糖尿病性肾病通常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糖尿病性肾病的治疗主要有控制血糖、调节血压、减少蛋白尿、改善生活方式、肾脏替代治疗等方式。
1、控制血糖严格管理血糖是延缓糖尿病性肾病发展的核心措施。患者需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等,同时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长期达标可显著降低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减轻肾脏负担。
2、调节血压高血压会加速肾功能恶化,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常用降压药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这类药物同时具有减少蛋白尿的作用。需避免使用可能损害肾脏的非甾体抗炎药。
3、减少蛋白尿蛋白尿是肾损伤的重要标志,可通过限制膳食蛋白摄入、使用上述降压药物等方式改善。严重蛋白尿患者可能需要联合应用醛固酮拮抗剂如螺内酯,但需警惕高钾血症风险。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
4、改善生活方式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选择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避免高磷高钾食物。戒烟并保持适度运动,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合并水肿者需记录每日出入量,睡眠时抬高下肢促进回流。这些措施能减轻肾脏代谢负荷。
5、肾脏替代治疗终末期患者需考虑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透析前需提前建立血管通路或腹膜透析导管。肾移植后仍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预防移植肾再发糖尿病肾病。替代治疗可显著延长生存期,但需终身抗排斥治疗。
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尿蛋白及眼底,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饮食需遵循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原则,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蛋白尿。出现明显浮肿或尿量减少时及时就诊,不可自行停用降压降糖药物。通过医患配合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维持较稳定的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