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规范用药、伤口护理、饮食调整、运动康复和心理支持。
1、规范用药:
支架术后需严格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同时需配合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控制血压、血糖的药物也需按时服用。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凝血功能,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异常情况。
2、伤口护理:
经桡动脉穿刺者需保持腕部穿刺处清洁干燥,术后24小时内避免弯曲手腕。经股动脉穿刺者需平卧12小时,穿刺部位沙袋压迫6小时。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血肿,肢体远端皮肤温度及颜色变化。术后3天内避免穿刺侧肢体提重物或剧烈活动。
3、饮食调整:
术后饮食宜低盐低脂,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燕麦、糙米等粗粮,多食深海鱼类补充不饱和脂肪酸。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限制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胆固醇食物。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4、运动康复:
术后1周内以床边活动为主,逐步过渡到室内步行。2周后可在监护下进行有氧运动,如平地慢走、太极拳,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以下。3个月后经评估可恢复轻中度运动,避免竞技性运动和突然用力。运动前后需监测血压、心率变化。
5、心理支持:
患者常因疾病突发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家属需给予情感支持。可通过正念冥想、呼吸训练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疏导。鼓励加入心脏康复病友团体,分享康复经验。避免过度紧张或盲目乐观,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
支架术后需长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每日监测血压、心率并记录,定期复查血脂、血糖及心脏超声。外出时随身携带急救卡片,注明手术时间和服用药物。如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呼吸困难等预警症状,需立即就医。康复期间可循序渐进增加社交活动,避免长时间独处,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以备急用。
放置输尿管支架后可能出现短暂性尿血,属于术后常见现象。尿血通常由支架摩擦尿路黏膜、术后炎症反应、活动量增加、凝血功能异常、尿路感染等因素引起。
1、支架摩擦:
输尿管支架作为异物置入泌尿系统,其物理摩擦可直接导致尿道或膀胱黏膜毛细血管破裂。支架两端分别位于肾盂和膀胱,随体位变化产生的微小位移会持续刺激尿路上皮,引发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多数患者在术后3-5天逐渐适应后症状减轻。
2、炎症反应:
机体对支架材料产生的异物反应会引发局部无菌性炎症,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释放增加血管通透性。这种非感染性炎症多表现为轻度血尿伴随尿频尿急,可通过多饮水促进代谢,必要时医生会开具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
3、活动过量:
术后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可能加剧支架与尿路的机械摩擦。腰部扭转动作易造成支架移位,跑步、跳跃等冲击性运动可能诱发输尿管痉挛,建议术后2周内保持每日步数控制在8000步以下,避免提重物超过5公斤。
4、凝血异常:
术前存在血小板减少症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尿路黏膜修复能力下降。这类患者血尿持续时间可能延长至1-2周,需监测血红蛋白变化,必要时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调整抗凝方案或进行止血治疗。
5、继发感染:
支架表面容易形成生物膜,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当出现鲜红色血尿伴随发热、尿液浑浊时,提示可能合并尿路感染。需进行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确诊后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术后每日饮水量建议维持在2000-2500毫升,可分次饮用温开水或淡竹叶茶,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饮食宜选择冬瓜、丝瓜等利尿食材,限制辛辣食物摄入。如出现血尿加重、血块堵塞或持续发热超过38.5℃,需立即返院检查。支架留置期间应避免盆浴游泳,性生活需使用避孕套防止逆行感染,常规随访时间为术后1周、1个月各复查一次泌尿系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