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术前准备主要包括肠道清洁、营养支持、感染预防、心理疏导和术前检查五个方面。
1、肠道清洁:
术前需彻底清除肠道内积存的粪便,通常采用灌肠配合口服肠道清洁剂的方式。医生会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可能需要连续3-5天的肠道准备。肠道清洁有助于减少术中污染风险,为手术创造良好视野。
2、营养支持:
长期便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术前需评估患儿的营养状况。对于严重营养不良者,可能需要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改善体质。血红蛋白低于90g/L时应纠正贫血,白蛋白低于30g/L需补充蛋白质,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手术耐受性。
3、感染预防:
术前需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感染指标检查。存在肠道感染时需先控制感染,通常使用针对革兰阴性菌的抗生素。术前1天开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持续至术后24-48小时。同时要注意皮肤清洁,特别是会阴部护理。
4、心理疏导:
患儿及家长可能对手术存在焦虑情绪。医护人员需详细解释手术必要性、过程和预期效果,展示成功案例增强信心。可通过玩具、绘本等工具帮助低龄患儿理解医疗操作,必要时请心理科会诊协助干预。
5、术前检查:
除常规血检、心电图外,需重点完成腹部立位片、钡剂灌肠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肠段范围。心脏超声排除先天性心脏病,肺功能评估麻醉风险。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备血准备应对可能的大出血。
术前1周建议采用低渣饮食,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避免产气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等。可进行适度的腹部按摩促进肠道蠕动,但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规律作息,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家长需学习术后护理要点,包括造口护理、疼痛观察等。准备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对腹部造成压迫。术后康复期间建议继续营养支持,循序渐进恢复饮食,定期随访评估排便功能恢复情况。
子宫肌瘤手术前需完成常规检查、影像学评估及专科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超声检查、宫颈癌筛查、凝血功能检测和心电图五项核心项目。
1、血常规:
通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评估是否存在贫血,子宫肌瘤患者常因月经量过多导致缺铁性贫血。白细胞计数可排查潜在感染风险,血小板数值对术中出血风险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2、超声检查:
经阴道或腹部超声能明确肌瘤数量、大小、位置及血流信号,区分黏膜下、肌壁间或浆膜下肌瘤类型。三维超声可立体呈现肌瘤与子宫内膜关系,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依据。
3、宫颈癌筛查:
术前需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排除宫颈病变。子宫肌瘤手术可能涉及宫颈操作,筛查异常需优先处理癌前病变,避免术后病理混淆。
4、凝血功能:
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评估患者凝血机制是否正常。合并月经过多者可能存在凝血因子消耗,必要时需术前补充凝血物质降低出血风险。
5、心电图:
40岁以上患者或合并心血管疾病者需进行心电图检查,识别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异常。全麻手术前需评估心脏耐受能力,异常心电图需进一步做心脏超声或动态心电图监测。
术前3天建议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蒸蛋,避免产气食物;手术当日清晨禁食禁水。术后恢复期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每日3组每组10次收缩,配合腹式呼吸训练促进胃肠蠕动。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术后6周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出现发热或异常出血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