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的护理措施主要有控制诱因、监测心率、规范用药、预防血栓、调整生活方式等。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属于常见的心律失常,护理需结合医疗干预与日常管理。
1、控制诱因避免摄入酒精、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情绪激动或过度劳累可能诱发房颤发作,需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睡眠。感染或电解质紊乱也可能加重病情,需及时纠正。
2、监测心率定期测量脉搏并记录心律变化,使用家用心电图设备监测更准确。发作时注意心悸、胸闷等症状持续时间,若心率持续超过100次/分钟或低于60次/分钟需就医。严重头晕或晕厥提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立即就诊。
3、规范用药遵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不可自行调整剂量。使用华法林、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时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服药期间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出现异常及时反馈
4、预防血栓房颤患者心房内易形成血栓,需评估卒中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除抗凝治疗外,可进行下肢主动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长期卧床者需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
5、调整生活方式采用低盐低脂饮食,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在1500-2000毫升。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肥胖者需逐步减重。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诱发心律失常。
房颤患者日常需保持饮食清淡,多摄入富含钾镁的香蕉、深色蔬菜等食物,限制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品。运动建议采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的有氧训练,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170减年龄的数值。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随身携带急救卡片注明用药信息。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或意识改变等危急情况时,须立即呼叫急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