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不一定会形成血栓,但发生血栓的概率明显增高。房颤患者是否需要抗凝治疗主要取决于CHA2DS2-VASc评分、出血风险评估、合并疾病、年龄因素、心脏结构异常程度等。
房颤时心房失去有效收缩,血液在心房内淤滞容易形成血栓,尤其左心耳是最常见的血栓形成部位。血栓脱落可能随血流进入体循环,导致脑栓塞、肢体动脉栓塞等严重后果。但并非所有房颤患者都会形成血栓,阵发性房颤、CHA2DS2-VASc评分0分的年轻患者血栓风险相对较低。
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既往血栓病史等高危因素会显著增加血栓形成概率。合并心脏瓣膜病的房颤患者血栓风险更高,如二尖瓣狭窄患者房颤时左心房血栓发生率可达60%以上。心脏超声发现左心房自发显影或左心耳血流速度减慢也提示血栓风险增加。
房颤患者应定期评估血栓风险,高危人群需遵医嘱规范使用抗凝药物。日常生活中需监测出血倾向,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保持血压血糖稳定。饮食宜清淡,限制高脂高盐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K含量稳定的深绿色蔬菜,避免突然改变饮食习惯影响抗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