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型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房电活动紊乱导致心跳过快且不规则,可能引发心悸、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增加脑卒中风险。
1、发病机制快速型心房颤动的发生与心房肌电信号传导异常有关。心脏窦房结失去正常主导作用,多个异位起搏点同时发放电信号,导致心房收缩频率高达每分钟350-600次。这种无序电活动通过房室结下传至心室,引发心室率不规则增快。常见诱因包括心房结构重构、自主神经功能失衡、炎症反应等病理生理改变。
2、临床表现患者常自觉心悸、胸闷或心跳漏搏感,部分人伴有运动耐量下降、头晕等症状。体格检查可发现脉搏短绌、心音强弱不等。约三成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被发现。持续发作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等继发损害。
3、诊断方法心电图检查是确诊金标准,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期绝对不规则。动态心电图可捕捉阵发性发作。心脏超声能评估心房大小和瓣膜情况。部分患者需进行甲状腺功能、电解质等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继发因素。
4、急性期处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需立即电复律。稳定性患者可采用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心室率。对于发作时间超过48小时者,复律前需规范抗凝治疗。同时应积极纠正低钾血症、甲亢等可逆诱因。
5、长期管理慢性患者需长期服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预防血栓。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等药物有助于控制心室率。导管消融术对部分患者可实现根治。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限酒、控制体重、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等合并症。
建议患者定期监测心率血压,避免摄入咖啡因等兴奋性物质。保持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心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发作。出现持续心悸或晕厥需及时就医。规范抗凝治疗期间需注意观察出血倾向,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加强原发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