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肺炎发烧不退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治疗、补液支持、环境调节、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肺炎伴持续发热可能与感染未控制、并发症出现、免疫反应强烈、用药不规范、病原体耐药等因素有关。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酒精擦浴或冰敷。适当减少衣物包裹,保持室内通风,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监测体温变化频率,每1-2小时测量一次。
2、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药物。抗生素选择需依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退热药使用间隔应大于4-6小时。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联合用药,注意观察药物过敏反应。
3、补液支持少量多次饮用温水、口服补液盐溶液或稀释果汁,每日液体摄入量按50-100ml/kg计算。观察尿量及颜色变化,警惕脱水征兆如口唇干裂、眼窝凹陷。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频次,配方奶喂养可适当稀释浓度。
4、环境调节维持环境湿度在50%-60%,使用加湿器时每日更换水源。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定期开窗通风。患儿卧床休息时应抬高头部15-30度,协助拍背排痰每日3-4次,注意手法轻柔。
5、就医评估若发热超过72小时无缓解,出现呼吸急促、嗜睡、拒食等症状,需及时复查血常规及胸片。重症病例可能需要静脉输液或氧疗,合并胸腔积液者需考虑穿刺引流。反复发作应排查免疫缺陷或先天结构异常。
患儿饮食宜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蔬菜泥、蒸蛋等,避免油腻及过甜食物。恢复期可逐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糜、豆腐等。保持每日12-14小时睡眠,体温正常后仍需观察3-5天。家长应记录体温曲线和用药时间,就诊时携带完整病历资料。注意隔离防护,避免交叉感染,痊愈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