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一直发烧不退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使用退热药物、抗感染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持续发热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系统异常、中暑、川崎病等因素有关。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或额头贴退热贴帮助散热。避免用酒精或冰水擦拭,防止皮肤刺激或寒战加重。保持室温在25摄氏度左右,减少衣物覆盖促进体表散热。
2、补充水分发热时水分蒸发加快,需少量多次饮用温水、口服补液盐或稀释果汁。观察排尿量和尿液颜色,防止脱水导致电解质紊乱。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频次,补充营养和水分。
3、使用退热药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退热栓。不同月龄患儿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两种退热药交替使用需间隔4小时以上。用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
4、抗感染治疗细菌性感染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等抗生素。流感病毒可选用奥司他韦颗粒,疱疹性咽峡炎需配合开喉剑喷雾剂。所有抗菌药物必须完成规定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
5、就医检查发热超过3天或伴有皮疹、抽搐、意识模糊时,需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疑似川崎病需做心脏彩超,泌尿道感染要留取清洁中段尿培养。严重脓毒症患儿可能需住院静脉用药。
家长应记录发热时间曲线和伴随症状,发热期间给予米粥、藕粉等易消化食物。保持口腔清洁,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体温正常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恢复期出现嗜睡或食欲不振需复诊。未明确诊断前不建议自行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体温骤降可能掩盖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