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低烧不退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药物治疗、中医调理、就医检查等方式治疗。流感低烧不退通常由病毒持续复制、合并细菌感染、免疫反应过度、脱水、并发症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较为适宜。冰袋冷敷额头时需用毛巾包裹,避免局部冻伤。退热贴可选择含有薄荷等成分的产品,每4-6小时更换一次。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穿着纯棉透气衣物。禁止使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酒精中毒。
2、补充水分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毫升以上,可交替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椰子水等。口服补液盐需按说明书比例配制,分次少量饮用。新鲜果汁要稀释后饮用,避免糖分过高刺激咽喉。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佳。合并呕吐时可尝试含服冰块或少量多次饮水。
3、药物治疗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较好。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体温超过38.5摄氏度的情况,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连花清瘟胶囊含有板蓝根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功效。使用药物前需确认无相关禁忌证,避免重复用药。出现皮疹、呕吐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
4、中医调理麻黄汤适用于恶寒无汗的风寒型流感,需在医师指导下煎服。大椎穴、曲池穴等穴位按摩每次持续3-5分钟,每日2-3次。金银花、菊花等代茶饮可缓解咽喉肿痛症状。艾灸足三里穴能增强免疫力,每次灸10-15分钟。刮痧治疗要避开骨骼突起部位,力度以出痧为度。
5、就医检查持续低烧超过5天需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胸片检查可排除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心肌酶谱监测对疑似心肌炎患者尤为重要。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能明确病原体类型。出现意识改变、呼吸困难等危重症状应立即急诊处理。
流感期间要保持充足休息,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适量补充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居室定期开窗通风,使用加湿器维持空气湿度在50%-60%。康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记录发热规律和伴随症状。症状加重或出现新发症状应及时复诊,遵医嘱完善相关检查。恢复期仍要注意保暖,预防重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