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不退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治疗、抗感染药物、解热镇痛药、糖皮质激素等方式治疗。发烧不退通常由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炎症、肿瘤性疾病、中枢体温调节异常、药物热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浴或冰袋冷敷额头、腋窝等部位,通过蒸发散热降低体表温度。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可配合调节室温至适宜范围,减少衣物覆盖促进散热。物理降温适用于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的低热状态。
2、补液治疗持续发热导致大量水分蒸发,需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溶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观察尿量及口渴程度判断脱水状况,儿童及老年人需特别注意预防低血容量性休克。补液可帮助稀释毒素并促进代谢废物排出。
3、抗感染药物细菌感染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可使用奥司他韦、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寄生虫感染需服用阿苯达唑、吡喹酮等驱虫药。使用前需通过血常规、病原学检查明确感染类型。
4、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普通发热及轻度疼痛,布洛芬兼具抗炎解热作用,阿司匹林可用于成人但禁用于儿童。药物需间隔4-6小时重复使用,24小时内不超过4次。持续高热可交替使用不同机制的解热药增强效果。
5、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适用于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导致的顽固性发热,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需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掩盖感染症状。使用期间需监测血压血糖变化,逐步减量防止反跳现象。
发热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肺负担,每日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观察精神状态、皮疹、关节肿痛等伴随症状,若持续三天以上不退热或出现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退热后仍须完成规定疗程的药物治疗,防止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