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潜“心”杏林抒大爱 大医精诚写...
- 心病科王振涛主任荣获第二批全国...
- 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药再添力-...
- 扩心病患者恢复更快有什么“秘诀...
- 扩心病为什么要分两步治疗?
- 治疗心律失常经验方---四参定...
- 王振涛教授应用升阳举陷法治疗扩...
- 丹参注射液对心梗后左心衰大鼠血...
- 重症热结旁流证治疗体会
- 血塞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
- 快速型心律失常辨治体会
- 消夏佳品数百合
- 什么是动态血压监测
- 血压骤降危害大
- 血 脂 异 常--心脑血管病的...
- 心肌病患者如何合理进行体育锻炼...
- 确诊扩张型心肌病后有什么注意事...
- 扩张型心肌病人如何护理?
- 扩张型心肌病的饮食原则是什么?
- 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可用药膳治疗吗...
- 扩张型心肌病的饮食有哪些?
- 心肌炎和心肌病患者应避免情绪激...
- 确保扩张型心肌病疗效的几个原则
- 扩张型心肌病症状消除并不等于病...
- 扩心病患者恢复更快有什么“秘诀...
- 15种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食品
- 铁观音的功效
- 心血管病食疗单验方
- 中药处方中的一些小知识
- 63 岁,扩心病,求用药
-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不要大意!
- 心肌康对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
- 抗纤益心方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
- 抗纤益心方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
- 抗纤益心方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 抗纤益心方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
- 抗纤益心方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
- 抗纤益心方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
- 抗纤益心方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血...
- 高血压病人的饮食方法
- 吃与高血压
- 高血压病人须终生服药
- 雾天晨练要等太阳出来---来源...
- 救危扶困 仁心仁术(原载大河健...
- 心电图正常也会突发急性心梗(原...
- 抗纤益心方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
- 孙建芝对心衰辨治的几点认识
- 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治疗
- 孙建芝教授从肝论治冠心病经验
- 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心肌纤维化证...
- 对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一些思考
- 治疗心血管病当顾护胃气
- β-受体过敏综合征辨治体会
- 因“时”制宜在现代心血管病辨治...
- 石冠卿教授妙治季节性脱发症
- 系统性淀粉样变病累及心脏1例
- 心肌康对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
- 心肌康干预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
- 心肌康治疗成人慢性病毒性心肌炎...
- 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药治疗
- 心血管科开展新技术--成功开展...
- 中药针剂在心血管病治疗中的辨证...
-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常用对药的应...
- 病毒性心肌炎的分期辨治
- 从痰湿论治病毒性心肌炎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 心肌康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规律述要
- 四参定悸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3...
- 病毒性心肌炎预后情况怎样?
- 影响心肌炎预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 哪些疾病后可继发病毒性心肌炎?
- 病毒性心肌炎有哪些表现?
- 病毒性心肌炎如何分型?
- 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病因病机
- 病毒性心肌炎如何分期?
- 病毒性心肌炎的致病病毒有哪些?
-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是...
-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 什么季节容易得病毒性心肌炎?
- 病毒性心肌炎出现哪些情况预后不...
- 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如何预防心衰
- 病毒性心肌炎病人辨证施膳的原则...
- 病毒持续感染在慢性病毒性心肌炎...
- 老年养生“心”字歌
- 冠心病病人应注意心理保健
- 冠心病病人的日常生活注意什么
- 点滴线索追踪冠心病
- 中医治疗冠心病
- 中医是如何运用治疗高脂血症的?
-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知识
- 化痰活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典型...
- 益气养阴,活血清热治疗频发房性...
- 扩心病典型病例
-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治疗知识
- 谈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
- 血压骤降危害大
- 降温需防心梗“来袭”
- 什么是动态心电图?
- 中医特色疗法--中药泡脚
- 动态血压监测的优点和适用人群
- 老年人晨起前应做到三个半分钟
- 老年人养生保健要点
- 高血压病人怎样选择饮食
- 老年人饮食“十要”
- 心血管病食疗单验方
- 秋冬季节青少年患感冒易伤“心”
- 日照当空阴霾自散--中医散寒法...
- 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研究获得...
- 病毒性心肌炎健康教育处方
- 高脂血症健康教育处方
- 冠心病健康教育处方
- 高血压健康教育处方
- 慢性心力衰竭健康教育处方
- 糖尿病健康教育处方
- 诊断扩张型心肌病要做心脏彩超(...
- 充血性心力衰竭辨治体验
- 从虚、瘀、毒论治病毒性心肌炎
- 对中医治疗心衰研究现状的若干思...
- 试谈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辨病治疗
- 调畅肠腑法在老年心血管病治疗中...
- 老年心血管疾病辨治体会
- 冠心病医案
- 扩张型心肌病病例
- “五驾马车”防治冠心病
- 地高辛治疗心衰的一些疑问
- 气温骤降当防“心”病
- 糖尿病 伤“心”没商量
- 治补两益话黄芪
- 心慌、胸闷莫轻心
- 中西医结合防治扩张型心肌病
-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药疗效佳
- 预防心脑血管病要从青年开始
- 谈谈老年人冬季进补
- 路志正教授辨治胸痹心痛经验学习心得
- 作者:王振涛|发布时间:2012-11-30|浏览量:1188次
路志正教授辨治胸痹心痛经验学习心得
王振涛 杨凤鸣
(河南省中医院 河南郑州 450011)
摘 要
路志正教授医术精湛,擅长中医内科、针灸,辨治胸痹心痛亦经验颇丰,其从脾胃、肾、肝、营卫等辨治胸痹心痛,特点鲜明、辨治精当、卓有成效。路老认为:胸痹之临证,不宜只关注心肺,一者,从脾胃论治,胸痹辨治,应追根溯源,从导致胸阳痹阻的根本??脾胃功能失调入手。若脾胃损伤,血亏无以灌注,脉道滞涩;或脾虚不运,湿浊中阻,阻滞血脉;或中阳虚弱,寒自内生,与外寒相合,上犯心君,则胸阳痹阻,心脉不通。于是本虚标实之胸痹生焉;二者,从肾论治,肾虚是致病的主要原因,阳微阴弦则是其发病的主要病机,“阳微”是本虚,是发病的基础,“阴弦”是结果,是发病的机制。少阴经脉失调,是心脉阻滞的关键所在。并提出惊恐情志为发病的一大诱因;三者,从肝论治,指因肝胆功能失调,肝气厥逆损伤心脏所致的心痛。肝胆失调为起病之因,心脉不畅,胸痹心痛乃为其果;四者,调营卫,营气濡养心阴、脉络;卫气温煦心阳,防护外邪入侵。气血通过脉络运行周身而发挥营卫的作用。胸中阳气虚衰,邪气乘虚入侵阳位,痹阻气机是胸痹共同的发病机理。河南省中医院心血管内科王振涛
路老悬壶60余载,医技精湛,博采众长,德艺双馨,擅长中医内科、针灸,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症用药特点鲜明、疗效卓著,屡起沉疴。笔者有幸于2004年拜路志正先生为师,数年的学习受益匪浅;其中尤以对路老辨治胸痹心痛的经验感触最深,在此将路老辨治胸痹心痛经验稍作整理,以供同道学习交流。
1. 善调脾胃治疗胸痹
路志正教授注重对“后天之本”的调理,在理论和临床上博采众长,尤其推崇李东垣和叶天士的学术思想。他将调理脾胃法运用于治疗胸痹,辨证用药特点鲜明,给人启迪。
胸痹病虽有虚实寒热之分、在气在血之异,然胸中阳气虚衰、邪气乘虚入侵阳位、痹阻气机则是共同的发病机理。路老指出:心肺虽居上焦,实赖脾胃之健运,以脾胃为宗气之源。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胃一衰,则百脉失养,诸病丛生。或脾胃损伤,血亏无以灌注,血脉不充,脉道滞涩;或脾虚不运,湿浊中阻,则胸阳不展,阻滞血脉,则痹塞不通;或中阳虚弱,寒自内生,与外寒相合,上犯心君,则胸阳痹阻,心脉不通。于是本虚标实之胸痹生焉。
故在治疗上,路老提倡治疗胸痹,除从心肺着眼外,还应追根溯源,从导致胸阳痹阻的根本??脾胃功能失调入手。气虚不运者,当健脾胃、补中气,中气盛则宗气自旺;血亏不荣者,当调脾胃、助运化,脾运健则营血自丰;湿蕴者,当芳香化浊,湿祛则胸阳自展;痰阻者,当健脾化痰,痰消则血脉自通;中焦虚寒者,当温中散寒,寒散则阳气自运,营血畅行。是以当分宗气不足、血不养心、湿浊蕴结、痰浊痹阻、寒气上逆等五型,各有其不同主症、病机、治则、选方用药等。
循路老之法,笔者也曾治一刘姓冠心病患者,女,65岁,胸中窒闷隐痛,脘腹痞满,肢体酸困,全身乏力,纳食差,舌淡暗苔白腻,脉沉缓。给予瓜蒌、薤白、半夏、竹茹、霍荷梗、茯苓、丹参、桂枝、砂仁、甘草等,服五付后患者服后自觉胸闷、脘痞等症明显好转,唯乏力、纳差无明显改善。上方中加党参、白术、木香、佛手花,十余付后患者未再发生胸闷痛、腹满等症,自觉精神佳,一般活动未出现乏力现象,纳食、舌脉俱有改善。此例患者也是脾胃虚弱,痰浊内生,痹阻胸阳以致胸痹,初以豁痰开窍为主以救急,后以健脾培中以助脾之健运,杜痰湿滋生之源。是以脾胃健而五脏安,故胸痹之治不宜概以活血化瘀论治,立足于整体,着眼具体情况加以辨治,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2. 辨治肾心痛
肾心痛相当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部分临床表现,而兼有肾经证候。本病的发生与心肾阴阳虚衰、精血失于资生、手足少阴经脉失调、水火不能相济有关,其病位在心,病本在肾。路老对治疗肾心痛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笔者对其《肾心痛证治精要》研读,受益匪浅。
路老在辨治因肾虚所致心痛中指出:因肾阴肾阳虚损,心阴心阳失于濡养温煦,而致心脉痹阻引起心痛者,方可称之为肾心痛。其症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胸背拘急,畏寒肢冷,腰膝酸软,伛偻不伸,足跗浮肿;或面色苍白、惊恐不安、头晕耳鸣、腰酸等一系列肾阴肾阳亏虚症候。人过中年肾气渐衰,冠心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故肾心痛在冠心病中占了很大比例。
路老对肾心痛的发病机理做了精要的阐述:肾虚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肾阳虚,心君失于温煦,阳不胜阴,寒凝涩滞,心脉收引挛急,发为心痛;命门火衰致阳不化气,水气凌心,痰凝血瘀,心脉运行失畅,引起心痛;若肾阳虚气化失职,不能上济心阴,心脉失于濡养,虚风妄动而心脏络脉痉挛故而可发生胸痹心痛。若肾精亏虚,精不生髓,髓不生血,血脉失充,心脉失荣而发为心痛。阳微阴弦则是其发病的主要病机,“阳微”是本虚,是发病的基础,“阴弦”是结果,是发病的机制。少阴经脉失调,是心脉阻滞的关键所在,少阴经循经路线是肾心痛的临床表现部位。并提出惊恐情志为发病的一大诱因。这些对临床辨治肾心痛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路老将肾心痛分为肾气虚心痛证、肾阴虚心痛证、肾阳虚心痛证、肾精虚心痛证、心肾不交心痛证、惊恐伤肾心痛证。在肾心痛的治疗上路老指出:肾心痛可由肾虚及心,或心病及肾,心肾同病。肾阴虚不能上济心阴,肾精虚不能化生心血,肾阳虚不能温煦心阳,水火失济,心肾不交。五脏损伤,终必及肾,其病位在心,病本在肾,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治以滋肾阴或壮肾阳为主,辅以活血化瘀或温化痰饮,或燮理阴阳,交通心肾。抓住肾虚的本,兼顾心痛的标,心痛急性发作时治标,缓则补肾,或心肾并调。要特别警惕有部分年老体虚、命门火衰的病人,其心病症状表现不明显,而病情却十分凶险。
3. 辨治肝心痛
肝心痛为厥心痛分类证候之一,指因肝胆功能失调,肝气厥逆损伤心脏所致的心痛。临床以心胸发作性疼痛,伴胸胁胀满,常因情绪波动诱发或加重为特征,常见于现代医学冠心病心绞痛。随着其患病率上升,胸痹心痛的研究大量涌现,其中从心肝相关角度探讨本病散在可见。在胸痹心痛发病上,精神情志因素作为重要发病因素之一已成为共识。然而对本病从肝论治,多数学者仅着眼于气滞血瘀、阴虚阳亢等证,使本病研究缺乏系统与完整。路志正教授在《肝心痛证治》一文中对肝心痛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思路、临床诊治做了深入的研究。
路老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生理、病理相关,心病病位虽在心,其它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干犯心脏而发病。所以,燮理脏腑气血,平调阴阳,使恒动的内环境达到协调平衡,对防治心系疾患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灵枢?厥病》:“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肝主疏泄、谋虑、藏血、藏魂、主筋,为罢极之本。若情志过激或抑郁,劳伤虚损,六淫邪客等致气血逆乱,肝(胆)功能失调,筋脉失于濡养,心脉挛急而引起心痛者,则称之为“肝心痛”。肝心痛临床常表现为发作性胸闷胁胀或隐痛,常伴有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善太息。甚则胸闷如窒,疼痛如绞,膻中及左胸部有压榨样绞痛,并向胁下、后背或上肢内侧放射疼痛,或见面色苍白,汗出如珠,烦躁惊恐等危重症状。其表现与心、肝经经络走行及生理功能有关。路老还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分别阐述了肝心痛的发病机理。
在肝心痛的辨证论治临床思路与方法上路老认为:辨肝心痛,当首辨病位、脏腑与气血。一般而言,以气机郁滞为主,胸憋心痛较著,病位多偏于心。痛而走窜者,病在气分,病偏于肝。痛有定处者,病在血分。次辨病性、虚实寒热、挟瘀挟痰等兼证。久病者多虚,新病者多实。隐痛为虚,刺痛或憋胀疼痛为实。舌暗而有癖斑,脉结涩者多挟瘀血,舌淡暗苔厚腻,口中粘腻者多兼痰阻。即肝心痛肝胆失调为起病之因,心脉不畅,胸痹心痛乃为其果。
路老将肝心痛分为肝气郁结、肝气横逆、肝火上炎、肝火挟痰、肝风内动、肝肾阴虚、气滞血瘀、肝胃不和等十二种证型,分别针对每一证型予之辨证施治,用之可谓效如桴鼓。
4. 调营卫治疗胸痹
胸痹的主要病机为阳微阴弦,气血失调,本虚标实。应用宣痹通阳、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等法多可显效。《难经?十四难》提出:“损其心者,调其营卫”。路老在胸痹临证中应用调理营卫法治疗,获得良好疗效,也让该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临床支持。
路老指出:营气由中焦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行于脉中,卫气根于肾中元气,由水谷精微不断滋养和补充,并藉肺之宣发,行于脉外,输布于肌肤和周身,卫主气,营主血,卫属阳而营属阴。营气濡养心阴、脉络;卫气温煦心阳,防护外邪入侵。气血通过脉络运行周身而发挥营卫的作用。营行脉中受脉管之约束,卫行脉外受气血之调节,营可化血,血中有营,营血俱行于脉内,载气于其中;卫行于脉外主气,气行则血行,气血调畅则五脏安和。
胸中阳气虚衰,邪气乘虚入侵阳位,痹阻气机是胸痹共同的发病机理。胸中阳气即宗气,与营气、卫气体一而用三。如若卫气虚弱则腠理空虚,不能固外,致寒邪内侵,痹遏胸阳,则出现胸痹。若营气不足则血亦亏,营血亏虚则脉络失于充盈,血行滞涩,心失荣养亦可致胸痹。营卫失常则宗气不利,不能助心阳鼓动气血,致血行不利,脉络受损而出现心脉痹阻,也可致胸痹。是以营卫失调,心阳痹阻。
路老认为:胸痹之病因,惟血与气,心脏受损气血失调,如气虚则帅血无力、血行迟滞,血虚则气亦不足,而气血与营卫息息相关。营卫之病,重在调和,选方首当和营卫方之首??桂枝汤。桂枝辛甘温,善温通阳气,辛温助阳以实卫;芍药酸苦微寒,善益阴和营,酸甘敛阴以助营。两药等量用之,一散一收,阴阳相济,气血相和。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启少阴奠安营血;姜、大枣、甘草相配则是调理脾胃之最佳组合,脾胃位居中焦,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根源,斡旋气机之枢纽,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此百病之大纲。此方调和阴阳、斡旋中焦就是从根本上调和营卫。营卫和谐,则宗气旺盛,胸阳振奋,血脉贯通,自无胸痹之患。
学习路老经验也向我们传达一个信息:治法并不重要,辨证才是核心。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皆辨证论治。辨证精当,小方可以治大病;辨证偏失,经方也会害死人。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