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堰市人民医院论文获得全国疑难...
- 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应“有的放矢”
- 慢性乙型肝炎妊娠全程使用替比夫...
- 临床医师参加感染性疾病科继续教...
- 应对H7N9 要警惕 莫恐慌
- 2013年度世界结核病防治日宣...
- 《黄帝内经》与“健康四大基石”
- 《黄帝内经》与“健康四大基石”
- 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妊娠期使...
- 基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抗病...
- 2012年乙肝研究领域新进展
- 春节注意预防输入性恶性疟疾“害...
- 流感科普知识
- 妊娠妇女感染乙肝病毒后怎么办?
- 肝病科和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1例...
- 咳喘腹泻到滨河 贴穴治疗疾病...
- 抗结核药物致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
- 非结核性分支杆菌肺感染病?肺结...
- 结核性胸膜炎足疗程规范抗结核治...
- 慢性乙肝诊治新理念
- 抗结核药致乙肝病毒携带者亚急性...
- 2011年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进...
- 肝衰竭(乙肝病毒导致)的中西医...
- 肝康Ⅱ号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
- 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急”...
- 中国肝移植研究进展
- 市人民医院肝病中心“十一”长假...
- 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2...
- 2012年湖北省继续医学教育项...
- 干扰素的种类及特性
- 乙肝治疗依从性低影响疗效
- 乙肝治疗全景图-延缓疾病进展
- 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 以指...
- 妊娠期核苷(酸)类似物的安全性...
-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口服核苷(...
- 绞股蓝及绞股蓝提取物防治肝脏病...
- 市人民医院肝病中心肝康为患者打...
- 定量检测:让慢乙肝实现个体化治...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举办“3...
- 鸟肠球菌败血症并多脏器功能衰竭...
- 关于举办十堰市春季传染病诊治进...
- 2012 APASL乙肝诊疗指...
-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新进展
- 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中的...
- 念好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三...
- 过早停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情...
- 市人民医院“三联疗法”治疗慢性...
- 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可加快疾病...
- 十堰市肝病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乙肝父婴传播也应警惕
- 乙肝抗病毒备忘录 牢记五大黄...
- 优化+三“不” 乙肝耐药管理好...
- 影响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 肝炎患者合并妊娠应注意什么?
- 乙肝停药有三个误区
- 《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10版...
- “无声的杀手”丙肝防治知识十问
- 乙肝抗病毒治疗有无“胜利”的终...
- 绞股蓝抑制NAFLD兔肝脏脂质...
- 慢性肝病、咳嗽、腹泻久治不愈怎...
- 感染性疾病科(肝病中心)部分学...
- 肝康Ⅱ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胆红...
- 肝康Ⅱ号联合参芪降糖颗粒治疗肝...
- 脾动脉部分栓塞术联合肝康Ⅱ号治...
- 肝硬化不是生命的终点站
- 肝源性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与省“五...
-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就一劳永逸了吗...
- 抗病毒治疗应答相关名词解释
- 肝硬化患者为何发生脾功能亢进?...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肝病)科...
- “抗病毒治疗”与“生育”
-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管理指南
- 科学管理乙肝相关人群,保障人民...
- 乙肝小三阳患者罹患肝癌可能性不...
- “乙肝”与“计划生育”
- 乙肝“小三阳”一定比“大三阳”...
- “无声的肝脏杀手??丙肝”母婴...
- 乙肝防治的“三大难点”,我们的...
- 中西合璧8年铸一剑 剑指“...
- 阳春三月防止甲型、戊型肝炎病从...
- 乙肝病毒感染者并发结核的诊治
- 我国首次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锁...
- 科学认识和管理“无声的肝脏杀手...
- 做好“教”“研”工作,为创建重...
- 治疗乙肝,没有捷径可走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肝病中...
- 春天,谨防呼吸道传染病流行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肝病中...
- 感染性疾病(肝病)科“肝康Ⅰ~...
- 市人民医院肝病??感染性疾病科...
- “臭鸡蛋汽”下降可能是脂肪肝形...
-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十堰...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肝病中...
- 寒冷冬季,营养增加、运动减少当...
- “重女轻男” 预防乙肝传播
-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及其阻断策略
- 市人民医院肝病中心脂肪肝诊疗技...
- 科学防治乙肝 “四要”“四不...
- 别让脂肪“吞噬”了你的肝脏
- 科技成就领风骚 临床疗效...
- 认识甲乙丙肝,科学防治肝病
- 打造鄂西北肝病治疗第一品牌
- “乙肝”与“计划生育”
- 及时预防三肝 防止肝硬化、肝...
- 干扰素-α在丙肝治疗中的应用
- 作者:谭华炳|发布时间:2012-09-10|浏览量:3252次
丙肝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HCC,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HCV属flaviviridae,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易变异,分为6个基因型及不同亚型,以阿拉伯数字表示HCV基因型,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亚型(如1a、2b)。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布,占HCV感染70%多。HCV感染宿主后经一定时期在感染者体内形成以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称为准种(quasispecies)。HCV基因组含有1个开放读框(ORF),编码10余种结构和非结构(NS)蛋白,NS3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氨基端具有蛋白酶活性,羧基端具有螺旋酶/三磷酸核苷酶活性;NS5B蛋白是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均为HCV复制所必需,是抗病毒治疗的重要靶位。十堰市人民医院肝病科谭华炳
1 抗病毒治疗的目的 清除或持续抑制体内的HCV,以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HCC,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抗病毒的有效药物 普通IFN-α、PEGIFN-α均是抗HCV有效药物。后者在IFN-α分子上交联无活性、无毒性的PEG分子,延缓IFN-α注射后的吸收和体内清除过程,半衰期较长,每周1次给药即可。PEGIFN-α与ribavlin联合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案;其次是普通IFN-α和ribavlin联合,均优于单用IFN-α。PEGIFN-α2a 180ug或PEGIFN-α2b 1.5ug/kg每周1次,联合ribavlin治疗48周的疗效相似,SVR率可达54%-56%;普通IFN-α肌内注射,每周3次,联合ribavlin治疗48周的SVR率稍低,为44%-47%;单用PEGIFN-α2a或普通IFN-α治疗48周的SVR率分别仅为25%-39%和12%-19%。因此,无ribavlin禁忌证应采用联合疗法。
3 抗病毒治疗方案的确定 据HCVRNA基因分型(1型和非1型)和HCVRNA量,决定疗程和ribavlin的剂量。
3.1 HCVRNA基因为1型,HCVRNA定量≥2×106copy/ml可选用以下治疗方案之一。
3.1.1 PEGIFN-α联合ribavlin:PEGIFN-α2a180ug,ribavlin1000mg/d,至12周时检测HCVRNA。① HCVRNA下降幅度<2个对数级,考虑停药;② HCVRNA定性阴转,继续治疗至48周;③ HCVRNA未转阴,但下降≥2个对数级,继续治疗到24周。如24周时HCVRNA转阴,可继续治疗到48周;如24周未转阴,则停药观察。
3.1.2 普通IFN-α联合ribavlin:IFN-α,隔日1次,口服利巴韦林1000mg/d。
3.1.3 不能耐受ribavlin不良反应者:单用普通IFN-α、PEGIFN。
3.2 HCVRNA基因为非l型,HCVRNA定量<2×106copy/ml可选用以下方案之一。
3.2.1 PEGIFN-α联合ribavlin:PEGIFN-α2a,ribavlin 800m/d,治疗24周。
3.2.2 普通IFN-α联合ribavlin:IFN-α,利巴韦林800-1000mg/d,治疗24?48周。
3.2.3 不能耐受利巴韦林不良反应:可单用普通IFN-α或PEGIFN-α。
3.3 复发或无应答的治疗 对于单用IFN-α治疗后复发的患者,采用PEGIFN-α2a或普通IFN-α联合利巴韦林再次治疗;对于无应答患者,采用PEGIFN-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
4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应关注的问题 急性丙肝不治疗,50%~80%会发展为慢性丙肝,干扰素-α治疗能显著降低急性丙肝的慢性化率,HCVRNA阳性,就需要抗病毒治疗。
5 哪些慢性丙肝患者不适合抗病毒治疗 有使用干扰素禁忌证:有精神病或严重抑郁史、妊娠、未控制的癫痫。相对禁忌证为:有抑郁史、未控制的糖尿病、未控制的高血压、视网膜病、银屑病、心脏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或其他活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以下情况应用干扰素应特别注意:NWBC下降(<1500)、BPC减少(<85000)、器官移植(肝移植除外)、存在抗甲状腺的自身抗体、老年患者。使用利巴韦林的绝对禁忌证为:肾衰竭、妊娠或没有可靠的避孕措施、严重心脏疾病。相对禁忌证为:未控制的高血压、存在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和贫血。联合治疗过程中也应注意以上禁忌证。
6 为什么联合ribavlin 干扰素联合ribavlin为国际标准方法。ribavlin阻止病毒复制,增强干扰素有效性。ribavlin单独使用并不能有效对抗丙肝,只有联合使用干扰素治疗丙肝时才能提高HCVRNA的阴转率,减少复发率
7 利巴韦林常见不良反应 ① WBC减少、贫血、ALT和TBIL升高。② 致畸,孕妇,尤其妊娠早期禁用;③ 低血压、视力模糊、头晕、乏力等,老年人慎用;④ 恶心、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皮肤干燥、瘙痒、咳嗽和高尿酸血症等。
8 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8.1 治疗前:应检测肝肾功能、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血糖及尿常规。
8.2 血常规:第1个月每周查,以后每月查,6月后如果血常规正常,可1-2个月复查。
8.3 HCVRNA、肝功能检查:每4周检查肝功能。第4周、第12周及第24周进行HCVRNA检测,根据结果调整干扰素及ribavlin剂量及疗程,第24周后每3个月测定HCVRNA定量。
8.4 不良反应监测:治疗过程中每3个月;治疗结束后每3~6个月检测甲状腺功能,如治疗前就已有甲状腺功能异常,则应每月检查。老年患者,治疗前应心电图检查。定期评估精神状态,尤其是对表现有明显抑郁症和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应停药并密切防护。
8.5 慢性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结束后需注意的问题
定期查肝功能: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每1-2个月复查1次,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
在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6个月应检测丙肝病毒定量。
治疗结束后复查血常规;每3-6个月检测甲状腺功能,如治疗前就已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则应每月检查甲状腺功能。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