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堰市人民医院论文获得全国疑难...
- 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应“有的放矢”
- 慢性乙型肝炎妊娠全程使用替比夫...
- 临床医师参加感染性疾病科继续教...
- 应对H7N9 要警惕 莫恐慌
- 2013年度世界结核病防治日宣...
- 《黄帝内经》与“健康四大基石”
- 《黄帝内经》与“健康四大基石”
- 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妊娠期使...
- 基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抗病...
- 2012年乙肝研究领域新进展
- 春节注意预防输入性恶性疟疾“害...
- 流感科普知识
- 妊娠妇女感染乙肝病毒后怎么办?
- 肝病科和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1例...
- 咳喘腹泻到滨河 贴穴治疗疾病...
- 抗结核药物致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
- 非结核性分支杆菌肺感染病?肺结...
- 结核性胸膜炎足疗程规范抗结核治...
- 慢性乙肝诊治新理念
- 抗结核药致乙肝病毒携带者亚急性...
- 2011年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进...
- 肝衰竭(乙肝病毒导致)的中西医...
- 肝康Ⅱ号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
- 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急”...
- 中国肝移植研究进展
- 市人民医院肝病中心“十一”长假...
- 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2...
- 2012年湖北省继续医学教育项...
- 干扰素-α在丙肝治疗中的应用
- 干扰素的种类及特性
- 乙肝治疗依从性低影响疗效
- 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 以指...
- 妊娠期核苷(酸)类似物的安全性...
-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口服核苷(...
- 绞股蓝及绞股蓝提取物防治肝脏病...
- 市人民医院肝病中心肝康为患者打...
- 定量检测:让慢乙肝实现个体化治...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举办“3...
- 鸟肠球菌败血症并多脏器功能衰竭...
- 关于举办十堰市春季传染病诊治进...
- 2012 APASL乙肝诊疗指...
-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新进展
- 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中的...
- 念好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三...
- 过早停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情...
- 市人民医院“三联疗法”治疗慢性...
- 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可加快疾病...
- 十堰市肝病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乙肝父婴传播也应警惕
- 乙肝抗病毒备忘录 牢记五大黄...
- 优化+三“不” 乙肝耐药管理好...
- 影响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 肝炎患者合并妊娠应注意什么?
- 乙肝停药有三个误区
- 《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10版...
- “无声的杀手”丙肝防治知识十问
- 乙肝抗病毒治疗有无“胜利”的终...
- 绞股蓝抑制NAFLD兔肝脏脂质...
- 慢性肝病、咳嗽、腹泻久治不愈怎...
- 感染性疾病科(肝病中心)部分学...
- 肝康Ⅱ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胆红...
- 肝康Ⅱ号联合参芪降糖颗粒治疗肝...
- 脾动脉部分栓塞术联合肝康Ⅱ号治...
- 肝硬化不是生命的终点站
- 肝源性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与省“五...
-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就一劳永逸了吗...
- 抗病毒治疗应答相关名词解释
- 肝硬化患者为何发生脾功能亢进?...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肝病)科...
- “抗病毒治疗”与“生育”
-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管理指南
- 科学管理乙肝相关人群,保障人民...
- 乙肝小三阳患者罹患肝癌可能性不...
- “乙肝”与“计划生育”
- 乙肝“小三阳”一定比“大三阳”...
- “无声的肝脏杀手??丙肝”母婴...
- 乙肝防治的“三大难点”,我们的...
- 中西合璧8年铸一剑 剑指“...
- 阳春三月防止甲型、戊型肝炎病从...
- 乙肝病毒感染者并发结核的诊治
- 我国首次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锁...
- 科学认识和管理“无声的肝脏杀手...
- 做好“教”“研”工作,为创建重...
- 治疗乙肝,没有捷径可走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肝病中...
- 春天,谨防呼吸道传染病流行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肝病中...
- 感染性疾病(肝病)科“肝康Ⅰ~...
- 市人民医院肝病??感染性疾病科...
- “臭鸡蛋汽”下降可能是脂肪肝形...
-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十堰...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肝病中...
- 寒冷冬季,营养增加、运动减少当...
- “重女轻男” 预防乙肝传播
-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及其阻断策略
- 市人民医院肝病中心脂肪肝诊疗技...
- 科学防治乙肝 “四要”“四不...
- 别让脂肪“吞噬”了你的肝脏
- 科技成就领风骚 临床疗效...
- 认识甲乙丙肝,科学防治肝病
- 打造鄂西北肝病治疗第一品牌
- “乙肝”与“计划生育”
- 及时预防三肝 防止肝硬化、肝...
- 乙肝治疗全景图-延缓疾病进展
- 作者:谭华炳|发布时间:2012-07-13|浏览量:3545次
乙肝病毒在肝脏的持续复制,有可能使乙肝患者经历肝炎、肝硬化、肝癌三个阶段。因此治疗乙肝、延缓疾病进展需要有全局观念。在乙肝治疗全景图中,肝硬化、肝癌是慢性乙肝发展的最终阶段。有效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已成为乙肝患者关注的焦点。十堰市人民医院肝病科谭华炳
乙肝、肝硬化、肝癌一脉相承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就像海底的火山、地震一样不易被发现,所以有些病人并没有经历明显的慢性乙肝的过程就突然变成肝硬化的状态,部分患者甚至到了失代偿期才发现”。当乙肝炎症出现时,会对肝细胞产生损害,人体在修复的过程中,纤维结缔组织取代了部分肝脏组织,如果肝细胞长期发生炎症坏死,就会刺激肝脏内纤维组织过度增生,最终导致肝纤维化,继而出现肝硬化、肝癌。从这个意义上讲,肝炎、肝硬化、肝癌一脉相承。
病毒复制贯穿乙肝进展始终
病毒复制是导致疾病进展的根本原因。台湾做出一项长达13年的重要研究,该研究发现,乙肝病毒的复制不仅与慢性乙肝的进展有着紧密关系,而且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也直接相关。“乙肝病毒是万恶之源,是肝硬化、肝癌发生的唯一主导因素,只要存在乙肝病毒的复制,就容易发生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反之,则不易发生”。
目前的抗病毒治疗,不管是干扰素还是口服的核苷(酸)类似物,都不能直接杀死乙肝病毒,但可以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使体内的病毒减少到不可测的程度。但是,一旦抗病毒治疗停止,大部分乙肝患者会出现复发,乙肝病毒会再次大量复制。肝脏反复经历 "治疗-停药-复发"这样的恶性循环,可能会加重肝硬化的进展,甚至发生肝癌。
抗病毒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
2010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
在慢性乙肝时期开始抗病毒,可有效降低肝硬化、肝细胞癌变的发生;对于早期肝硬化的患者,及时抗病毒可降低发生严重肝硬化的风险,甚至能逆转早期肝硬化;晚期肝硬化时期尽早抗病毒治疗,可起到缓解病情、减少肝移植的的效果;对于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同样可降低死亡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命。“过去在没有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病人一旦出现肝硬化失代偿的状况,5年内约80%以上的患者会发生死亡。相反,同样的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死亡率还不到两成。抗病毒治疗通过遏制病毒复制,延长了患者的生命”。以拉米夫定为例,肝硬化患者坚持抗病毒治疗3年,肝癌的发生减少了近一半,坚持治疗10年,部分早期肝硬化被完全逆转,摘掉了肝硬化的帽子。因此,抗病毒治疗在以上三个阶段都可以延缓疾病进展,使患者受益。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