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堰市人民医院论文获得全国疑难...
- 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应“有的放矢”
- 慢性乙型肝炎妊娠全程使用替比夫...
- 应对H7N9 要警惕 莫恐慌
- 2013年度世界结核病防治日宣...
- 《黄帝内经》与“健康四大基石”
- 《黄帝内经》与“健康四大基石”
- 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妊娠期使...
- 基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抗病...
- 2012年乙肝研究领域新进展
- 春节注意预防输入性恶性疟疾“害...
- 流感科普知识
- 妊娠妇女感染乙肝病毒后怎么办?
- 肝病科和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1例...
- 咳喘腹泻到滨河 贴穴治疗疾病...
- 抗结核药物致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
- 非结核性分支杆菌肺感染病?肺结...
- 结核性胸膜炎足疗程规范抗结核治...
- 慢性乙肝诊治新理念
- 抗结核药致乙肝病毒携带者亚急性...
- 2011年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进...
- 肝衰竭(乙肝病毒导致)的中西医...
- 肝康Ⅱ号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
- 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急”...
- 中国肝移植研究进展
- 市人民医院肝病中心“十一”长假...
- 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2...
- 2012年湖北省继续医学教育项...
- 干扰素-α在丙肝治疗中的应用
- 干扰素的种类及特性
- 乙肝治疗依从性低影响疗效
- 乙肝治疗全景图-延缓疾病进展
- 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 以指...
- 妊娠期核苷(酸)类似物的安全性...
-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口服核苷(...
- 绞股蓝及绞股蓝提取物防治肝脏病...
- 市人民医院肝病中心肝康为患者打...
- 定量检测:让慢乙肝实现个体化治...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举办“3...
- 鸟肠球菌败血症并多脏器功能衰竭...
- 关于举办十堰市春季传染病诊治进...
- 2012 APASL乙肝诊疗指...
-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新进展
- 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中的...
- 念好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三...
- 过早停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情...
- 市人民医院“三联疗法”治疗慢性...
- 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可加快疾病...
- 十堰市肝病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乙肝父婴传播也应警惕
- 乙肝抗病毒备忘录 牢记五大黄...
- 优化+三“不” 乙肝耐药管理好...
- 影响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 肝炎患者合并妊娠应注意什么?
- 乙肝停药有三个误区
- 《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10版...
- “无声的杀手”丙肝防治知识十问
- 乙肝抗病毒治疗有无“胜利”的终...
- 绞股蓝抑制NAFLD兔肝脏脂质...
- 慢性肝病、咳嗽、腹泻久治不愈怎...
- 感染性疾病科(肝病中心)部分学...
- 肝康Ⅱ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胆红...
- 肝康Ⅱ号联合参芪降糖颗粒治疗肝...
- 脾动脉部分栓塞术联合肝康Ⅱ号治...
- 肝硬化不是生命的终点站
- 肝源性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与省“五...
-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就一劳永逸了吗...
- 抗病毒治疗应答相关名词解释
- 肝硬化患者为何发生脾功能亢进?...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肝病)科...
- “抗病毒治疗”与“生育”
-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管理指南
- 科学管理乙肝相关人群,保障人民...
- 乙肝小三阳患者罹患肝癌可能性不...
- “乙肝”与“计划生育”
- 乙肝“小三阳”一定比“大三阳”...
- “无声的肝脏杀手??丙肝”母婴...
- 乙肝防治的“三大难点”,我们的...
- 中西合璧8年铸一剑 剑指“...
- 阳春三月防止甲型、戊型肝炎病从...
- 乙肝病毒感染者并发结核的诊治
- 我国首次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锁...
- 科学认识和管理“无声的肝脏杀手...
- 做好“教”“研”工作,为创建重...
- 治疗乙肝,没有捷径可走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肝病中...
- 春天,谨防呼吸道传染病流行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肝病中...
- 感染性疾病(肝病)科“肝康Ⅰ~...
- 市人民医院肝病??感染性疾病科...
- “臭鸡蛋汽”下降可能是脂肪肝形...
-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十堰...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肝病中...
- 寒冷冬季,营养增加、运动减少当...
- “重女轻男” 预防乙肝传播
-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及其阻断策略
- 市人民医院肝病中心脂肪肝诊疗技...
- 科学防治乙肝 “四要”“四不...
- 别让脂肪“吞噬”了你的肝脏
- 科技成就领风骚 临床疗效...
- 认识甲乙丙肝,科学防治肝病
- 打造鄂西北肝病治疗第一品牌
- “乙肝”与“计划生育”
- 及时预防三肝 防止肝硬化、肝...
- 临床医师参加感染性疾病科继续教育项目的通知
- 作者:谭华炳|发布时间:2013-04-07|浏览量:1110次
临床医师参加感染性疾病科继续教育项目的通知
为提升非感染性疾病专业人员对丙肝的认知,促进丙肝防治知识普及,十堰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申请了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慢性丙肝防治基层医师巡回培训(项目号syrm13-03-030)”。项目启动仪式将于2013年4月12日在我院召开,会议将邀请武汉协和医院何生松教授讲课,我院谭华炳、李金科、李芳教授也将作讲座。全程参会医师将授予市级继续教育学分3分(免费)。科技处将对参会人员进行质控。十堰市人民医院肝病科谭华炳
会议地点:行政楼6楼会议室
会议时间:2013年4月12日下午2:40
联系人:李儒贵(13508673920)
十堰人民医院感染科
二?一三年四月七日
相关链接
“无声的杀手”丙肝防治知识十问
谭华炳 主任医师
1、丙肝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健康和生命的一种传染病。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全球现有感染者达1.8亿,我国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总数超过4000万,多数为慢性感染者,目前对HCV感染尚无有效疫苗预防。我国有HCV感染相关死亡率在未来20年会持续上升。丙肝是可以预防的,规范治疗可以治愈。丙肝病毒在体外环境中抵抗力弱,一般化学消毒剂(如漂白粉)和煮沸都能够杀灭丙肝病毒。
2、丙肝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途径传播。血液传播是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输入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丙肝病毒污染、未经严格消毒的针具以及医疗和美容器械等(静脉注射毒品、纹身是主要途径)。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纹身和穿耳孔等都是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与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可以引起传播。有多性伴性行为的人,感染丙肝的风险更大。感染丙肝病毒的孕妇约有5%-10%的可能在怀孕、分娩时将丙肝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3、与丙肝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被感染。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用餐具和水杯、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和其它无皮肤破损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播丙肝病毒。咳嗽、打喷嚏不会传播丙肝病毒。蚊虫叮咬不会传播丙肝病毒。
4、采取积极的、有效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丙肝是可以预防的。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大力倡导无偿献血,杜绝非法采、供血。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可大大减少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纹身、穿刺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遵守性道德,保持单一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妇女在丙肝治愈前避免怀孕;没有证据证实母乳喂养可以传播丙肝,但乳头有破损时,要避免母乳喂养。 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丙肝。
5、丙肝起病隐匿,症状不明显,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的关键。丙肝起病隐匿,多数患者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但病毒对肝脏细胞的破坏却一直持续着,急性丙肝易转为慢性,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将导致肝硬化和肝癌;故丙肝被称为“无声的杀手”“沉默的杀手”、“隐匿的杀手”。少数丙肝患者症状为程度不同的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有些患者伴有低热,轻度肝肿大或出现黄疸。丙肝患者症状的有无与肝脏病变发展不成正比。由于丙肝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所以要做到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6、可能感染丙肝病毒的行为或怀疑感染丙肝时,及时咨询专科医生主动寻求检测。主动寻求咨询和检测可以尽早诊断、及时治疗丙肝,使受检者得到心理支持和预防指导。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者、多性伴性行为者、接触过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生下的孩子、有过器官移植及长期血液透析者,如怀疑感染丙肝应及时去正规医院进行咨询和检测。确诊丙肝的主要依据是血清中丙肝病毒核糖核酸阳性,或者丙肝核心抗原阳性。感染丙肝病毒1-3周后,可在外周血中检测到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
7、规范抗病毒治疗可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丙肝治疗的目的是彻底清除或持续抑制患者体内的丙肝病毒,以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细胞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内外通用的标准治疗方法是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丙肝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接受规范治疗,可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丙肝患者应避免吃高脂高糖类食物,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吸毒可加剧肝脏损害,从而加速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的进程,因此丙肝患者应该戒酒、戒毒。
8、正确、科学认识丙肝,理解、关心、帮助丙肝患者,预防丙肝。加强丙肝防治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对丙肝的认知水平,遏制丙肝的蔓延和传播;丙肝患者是疾病的受害者,应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关心和帮助;丙肝的防治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预防丙肝是全社会的责任;要形成有利于丙肝防治的社会环境,为我国人民健康、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9、丙肝有预防性的疫苗吗?由于丙肝病毒易发生变异,目前尚未研制出有效预防丙肝的疫苗。
10、女性感染了丙肝,能否怀孕生子?如果已经怀孕后,发现感染了丙肝,会不会影响孩子?感染丙肝病毒的孕妇约有5%-10%的可能在怀孕、分娩时将丙肝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治愈前应尽量避免怀孕。怀孕后发现感染了丙肝建议咨询专科医生。新生儿应在1岁时检测丙肝病毒,不宜过早,因为有可能存在假阳性;没有证据证实母乳喂养可以传播丙肝,但乳头有破损时,要避免母乳喂养。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