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堰市人民医院论文获得全国疑难...
- 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应“有的放矢”
- 慢性乙型肝炎妊娠全程使用替比夫...
- 临床医师参加感染性疾病科继续教...
- 应对H7N9 要警惕 莫恐慌
- 2013年度世界结核病防治日宣...
- 《黄帝内经》与“健康四大基石”
- 《黄帝内经》与“健康四大基石”
- 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妊娠期使...
- 基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抗病...
- 2012年乙肝研究领域新进展
- 春节注意预防输入性恶性疟疾“害...
- 流感科普知识
- 妊娠妇女感染乙肝病毒后怎么办?
- 肝病科和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1例...
- 咳喘腹泻到滨河 贴穴治疗疾病...
- 非结核性分支杆菌肺感染病?肺结...
- 结核性胸膜炎足疗程规范抗结核治...
- 慢性乙肝诊治新理念
- 抗结核药致乙肝病毒携带者亚急性...
- 2011年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进...
- 肝衰竭(乙肝病毒导致)的中西医...
- 肝康Ⅱ号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
- 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急”...
- 中国肝移植研究进展
- 市人民医院肝病中心“十一”长假...
- 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2...
- 2012年湖北省继续医学教育项...
- 干扰素-α在丙肝治疗中的应用
- 干扰素的种类及特性
- 乙肝治疗依从性低影响疗效
- 乙肝治疗全景图-延缓疾病进展
- 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 以指...
- 妊娠期核苷(酸)类似物的安全性...
-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口服核苷(...
- 绞股蓝及绞股蓝提取物防治肝脏病...
- 市人民医院肝病中心肝康为患者打...
- 定量检测:让慢乙肝实现个体化治...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举办“3...
- 鸟肠球菌败血症并多脏器功能衰竭...
- 关于举办十堰市春季传染病诊治进...
- 2012 APASL乙肝诊疗指...
-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新进展
- 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中的...
- 念好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三...
- 过早停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情...
- 市人民医院“三联疗法”治疗慢性...
- 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可加快疾病...
- 十堰市肝病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乙肝父婴传播也应警惕
- 乙肝抗病毒备忘录 牢记五大黄...
- 优化+三“不” 乙肝耐药管理好...
- 影响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 肝炎患者合并妊娠应注意什么?
- 乙肝停药有三个误区
- 《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10版...
- “无声的杀手”丙肝防治知识十问
- 乙肝抗病毒治疗有无“胜利”的终...
- 绞股蓝抑制NAFLD兔肝脏脂质...
- 慢性肝病、咳嗽、腹泻久治不愈怎...
- 感染性疾病科(肝病中心)部分学...
- 肝康Ⅱ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胆红...
- 肝康Ⅱ号联合参芪降糖颗粒治疗肝...
- 脾动脉部分栓塞术联合肝康Ⅱ号治...
- 肝硬化不是生命的终点站
- 肝源性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与省“五...
-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就一劳永逸了吗...
- 抗病毒治疗应答相关名词解释
- 肝硬化患者为何发生脾功能亢进?...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肝病)科...
- “抗病毒治疗”与“生育”
-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管理指南
- 科学管理乙肝相关人群,保障人民...
- 乙肝小三阳患者罹患肝癌可能性不...
- “乙肝”与“计划生育”
- 乙肝“小三阳”一定比“大三阳”...
- “无声的肝脏杀手??丙肝”母婴...
- 乙肝防治的“三大难点”,我们的...
- 中西合璧8年铸一剑 剑指“...
- 阳春三月防止甲型、戊型肝炎病从...
- 乙肝病毒感染者并发结核的诊治
- 我国首次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锁...
- 科学认识和管理“无声的肝脏杀手...
- 做好“教”“研”工作,为创建重...
- 治疗乙肝,没有捷径可走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肝病中...
- 春天,谨防呼吸道传染病流行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肝病中...
- 感染性疾病(肝病)科“肝康Ⅰ~...
- 市人民医院肝病??感染性疾病科...
- “臭鸡蛋汽”下降可能是脂肪肝形...
-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十堰...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肝病中...
- 寒冷冬季,营养增加、运动减少当...
- “重女轻男” 预防乙肝传播
-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及其阻断策略
- 市人民医院肝病中心脂肪肝诊疗技...
- 科学防治乙肝 “四要”“四不...
- 别让脂肪“吞噬”了你的肝脏
- 科技成就领风骚 临床疗效...
- 认识甲乙丙肝,科学防治肝病
- 打造鄂西北肝病治疗第一品牌
- “乙肝”与“计划生育”
- 及时预防三肝 防止肝硬化、肝...
- 抗结核药物致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肝损害的机理及防治研究进展
- 作者:谭华炳|发布时间:2012-12-12|浏览量:3610次
李 芳,谭华炳
[摘要] 目的 综述抗结核药物致乙肝病毒感染者肝损害的发生机理研究,以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以结核加乙肝为检索词;通过Pub med, 以Antituberculosis drugs, hepatotoxicity为检索词。将检索的论文进行分类、综述。结果 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损害(anti-TB drug-induced hepatotoxicity, ATDH)发生率高,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常见;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联合应用增加肝损害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更易引起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肝损害,导致药物性肝损害和肝功能衰竭;年龄、女性、乙肝是发生ATDH的高危因素;规范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结核治疗前使用抗病毒药物,对高危患者避免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联合,预防性干预乙肝病毒感染;是预防ATDH的关键。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及时治疗药物性肝损害(drug indueed liver injury,DILI)和肝衰竭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抗结核治疗成功的关键。结论 抗结核药物导致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肝损害机理基本明确,可以通过前瞻性预防减少其发生。十堰市人民医院肝病科谭华炳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 乙肝病毒感染 肝损害 机理 干预,中西医结合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1]。说明虽然通过多年的乙肝疫苗免费注射,我国仍是慢性乙型肝炎高发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涉及到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紊乱等多种机制。
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位居全球第2位,为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而且结核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已成为重大的公共问题和社会问题[2]。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anti-TB drug-induced hepatotoxicity, ATDH)是结核病治疗过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ATDH风险不仅未得到有效控制,且呈日益加重的趋势[3]。ATDH的致病机制可能源自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的作用,也可能源自免疫介导的药物应答反应等[4]。鉴于以上情况,不难理解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较为常见[5,6]。结核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阳性率为13.7%,以青壮年为主,感染模式以小三阳为主[7]。我们在临床中诊治的结核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均为大三阳,可能与当地感染途径有关。研究抗结核药物肝损害与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和基因的多态性致肝损害的易感性,以及中西医干预方法是当前感染性疾病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在此领域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1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易感基因,及乙肝病毒感染加大ATDH发生的风险研究 N-乙酰基转移酶(NAT)是最早被认识的ATDH相关代谢酶,并被认定为异烟肼灭活的遗传性决定因素。国内外已有研究证实,N-乙酰基转移酶2(N-acetyltransferase 2,NAT2)在ATDH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Possuelo等[8]对254例服用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治疗的巴西结核病患者进行了前瞻性队列研究,认为慢乙酰化与ATDH的发生有关。Huang YS等对224例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结核病患者的研究发现,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4.7%,其中重度肝损害的发生率为6.3%[9]。Bose PD等对印度218例结核病患者(肝损害患者41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NAT2*5/*7和NAT2*6/*7基因型在肝损害患者中的频率远高于非肝损害患者(19.51%vs 6.78%,及19.51%vs 5.08%)[10]。王金河等对32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及35例无肝损害患者的NAT2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其结果也证明NAT2基因型与异烟肼和利福平所致肝损害高度相关,其中857位密码子点突变可能是结核患者发生肝毒性的易感基因型之一[11]。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 M)阳性的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更易发生肝脏损害[12-15],女性是ATDH的易患因素[16],合并HB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发生率高于未合并HBV感染的患者;HBV感染程度越严重,肝损害发生率越高,且发生时间提早,损害程度严重,停药率高[17]。对于女性、高乙肝病毒载量、有肝功能异常史者,抗结核治疗时要严密观察,预防性治疗,防止ATDILI发生。
2 抗结核药物致乙肝病毒感染者肝损害的表现形式及治疗 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是结核病治疗最常用的药物,但三者都易引起ATDH的发生,特别是联合应用的时候增加肝损害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联合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的ATDH居于药物性肝损害(drug indueed liver injury,DILI)的首位 [18,19]。一些环境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肝脏疾病、营养状态、酒精摄入量、乙肝、丙肝或HIV感染等)与ATDH易感性有关[20]。抗结核药物致并乙肝病毒感染的结核患者ATDH的表现多样,可以有药物性肝炎、亚急性肝衰竭、急性肝衰竭等表现形式。从乙肝病毒感染的角度,结核并乙肝病毒感染者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既往有慢性肝病病史结核患者、既往无肝病病史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结核患者,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
2.1 慢性乙型肝炎并结核的治疗 鉴于抗结核药物的高ATDH发生率,对于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结核患者抗病毒护肝治疗不难理解。张锡林[21]等对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患者疗效好,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低,患者易坚持耐受,有较好的安全性。王平[22]、黄正辉[23]、李多云[24]等作者发现抗病毒治疗不但疗效好,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低,而且可以显著降低停药率。
2.2 乙肝病毒携带者结核患者的治疗 单纯乙肝病毒携带者只需医学观察,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结核后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答案是肯定的。《中国乙肝防治指南(2010年版)》指出,对于因其他疾病而接受化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应常规筛查HBsAg;若为阳性,即使HBV DNA阴性和ALT正常,也应在治疗前1周开始服用拉米夫定或其他核苷(酸)类药物[25]。而且高乙肝病毒载量的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时更易发生ATDH,规范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抗结核治疗已经成为共识。何刚等发现乙肝携带合并肺结核患者使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患者体内HBV的复制,预防ATDH,可以支持化疗顺利进行[26]。钟红剑[27]等应用拉米夫定也得到相似的结果。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均为快速抑制病毒药物。据此推测使用恩替卡韦预防高乙肝病毒载量结核患者发生ATDILI可能有效。
2.3 抗结核药物导致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肝衰竭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由于存在肝损害易感基因,加上乙肝病毒感染存在,抗结核药物导致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的肝衰竭成为肝衰竭重要原因,特别是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联用时更加常见。根据既往有无慢性肝炎病史,抗结核药物导致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肝衰竭可以分为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3种。抗结核药是药物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其治愈好转率低,预后不良,用药过程中应予以严密监测[28]。抗结核药物诱发的超急性肝功能衰竭和急性肝功能衰竭可能与遗传多态性及机体较强免疫状态相关,亚急性肝衰竭则可能与老年人药物在肝脏代谢能力的改变相关;激素有增加HBV复制的可能性,与肝功能衰竭的预后相关[29]。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治疗导致肝损伤后,肝细胞大量破坏,继发出现乙肝病毒(HBV)释放入血,激活了人体针对HBV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有报道HBV DNA阳性患者,100%发生了药物性肝损害,拉米夫定可以减少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抗结核治疗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机率和程度[22]。我们在临床治疗抗结核药物致肝衰竭时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主要鉴于恩替卡韦具有高病毒抑制、高基因屏障,可以为以后治疗打下基础。鉴于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衰竭有结核的疾病存在,用于药物性肝衰竭的激素应用受到限制,我们使用中药肝康Ⅱ号联合人工肝、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5例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衰竭全部抢救成功。
3 抗结核药物致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DILI的预防 从已有报道可以看出,HBV DNA阳性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DILI的几率高,在抗结核治疗前做好预防工作极为关键:一是及时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前给予系统的肝功能评估和规范的抗病毒、护肝、抗纤维化治疗,避免使用肝损害发生率高的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联合抗结核治疗。二是筛查出乙肝病毒携带者,给予抗病毒治疗;对女性、高龄、易感基因阳性患者预防性给予护肝处理,通过系统的前瞻性给予干预,避免使用肝损害发生率高的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联合抗结核治疗。有效预防抗结核药物致乙肝感染者发生DILI。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1, 27: 1~16
2 Anderson P. TB Vaccines:progress and problems[J]. Trends Immunol, 2001, 22(3): 60~168
3 Frieden TR, Sterling TR, Munsiff SS, et al. Tuberculosis. Lancet, 2003, 362: 887~899
4 冯婉玉. 解读美国胸腔协会对抗结核病治疗产生肝毒性的最新指南[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07, 28: 89~92
5 于晓燕, 龚君佐. 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疗效观察[J]. 西部医学, 2011, 23(11): 2166~2167
6 张锡林, 黄丹, 吴燕延, 等. 不同方案治疗合并慢性乙型肝炎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华防涝杂志, 2011, 33(9): 578~582
7 刘丰平. 结核患者乙肝病毒感染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2011, 18(9): 1663~1664
8 Sharma SK. Antituberculosis drugs and hepatotoxicity[J]. Infect Genet Evol, 2004, 4(2): 167~170
9 Possuelo LG, Castelan JA, de Brito TC, et al. Association of slow N-acetyltransferase 2 profile and anti-TB drug-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patients from Southern Brazil. Eur J Clin Pharmacol, 2008, 64: 673~681
10 Yi-Shin Huang, Herng-Der Chern, Wei-Juin Su. et al.Polymorphism of the N-Acetyltransferase 2 Gene as a Susceptibility Risk Factor for 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Hepatitis[J]. Hepatology, 2002, 35(4): 883~889
11 Bose PD, Sarma MP, Medhi S, et al. Role of polymorphic N-acetyl transferase 2 and cytochrome P4502E1 gene in antituberculosis treatment-induced hepatitis[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1, 26(2): 312~318
12 王金河, 刘金伟, 吴雪琼, 等. 异烟肼、利福平治疗肺结核致肝毒性易感基因的研究[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4, 25(3): 239~240
13 马秀玲. 肺结核强化治疗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 2005, 11(4): 448~449
14 朱育银, 郑春玉, 叶春娟, 等. 短程化疗中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对肝功能影响及处理[J]. 中国防痨杂志, 2004, 26(1): 50~52
15 张培元. 应重视肝脏疾患时抗结核药物肝损害[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8, 21(11): 643~644
16 何纲, 丁佩佩. 抗结核治疗中乙肝携带者HBVDNA滴度与肝损害的关系[J]. 中国医师杂志, 2008, 10(8): 1124~1125
17 安慧茹.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药物[D]. 北京: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2010
18 张 静. 合并HB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调查研究[D]. 南宁: 广西医科大学, 2007
19 王继美, 张松贞. 2942例药物性肝损害文献分析[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9, 18(2): 101~104
20 岳晓红, 黄荆南, 杜书章, 等. 3246例药物性肝损害回顾分析及经济学评价[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2012, 6(11): 80~82
21 张锡林, 黄 丹, 吴燕廷, 等. 不同方案治疗合并慢性乙型肝炎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国防痨杂志, 2011, 33(9): 578~581
22 王 平, 刘国辉, 纪燕华, 等. 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抗结核治疗联合拉米夫定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9, 17(3): 187~188, 190
23 黄正辉, 阮连国. 抗病毒治疗对乙肝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作用观察[J]. 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12): 1896~1898
24 李多云, 刘 黎, 周 健, 等. 拉米夫定对乙肝合并肺结核病患者抗结核的临床观察[J]. 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4): 555~556
25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 肝脏杂志, 2011, 16(1): 1~15
26 何纲, 丁佩佩, 甄沛林, 等. 替比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乙肝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肝损害的预防作用[J]. 热带医学杂志, 2012, 12(3): 318~320
27 钟红剑, 刘腊香, 陈文胜, 等. 拉米呋啶对HBV DNA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干预的作用[J]. 热带医学杂志, 2011, 11(4): 477~478
28 王丽君. 61例药物性肝衰竭临床资料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2012, 14(6): 1068~1069, 1071
29 戴炜, 禹弘, 王东, 等. 抗结核药物相关性肝功能衰竭临床特征[J]. 肝脏杂志, 2012, 17(6): 389~390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