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堰市人民医院论文获得全国疑难...
- 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应“有的放矢”
- 慢性乙型肝炎妊娠全程使用替比夫...
- 临床医师参加感染性疾病科继续教...
- 应对H7N9 要警惕 莫恐慌
- 2013年度世界结核病防治日宣...
- 《黄帝内经》与“健康四大基石”
- 《黄帝内经》与“健康四大基石”
- 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妊娠期使...
- 基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抗病...
- 2012年乙肝研究领域新进展
- 春节注意预防输入性恶性疟疾“害...
- 流感科普知识
- 妊娠妇女感染乙肝病毒后怎么办?
- 肝病科和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1例...
- 咳喘腹泻到滨河 贴穴治疗疾病...
- 抗结核药物致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
- 非结核性分支杆菌肺感染病?肺结...
- 结核性胸膜炎足疗程规范抗结核治...
- 慢性乙肝诊治新理念
- 抗结核药致乙肝病毒携带者亚急性...
- 2011年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进...
- 肝衰竭(乙肝病毒导致)的中西医...
- 肝康Ⅱ号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
- 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急”...
- 中国肝移植研究进展
- 市人民医院肝病中心“十一”长假...
- 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2...
- 2012年湖北省继续医学教育项...
- 干扰素-α在丙肝治疗中的应用
- 干扰素的种类及特性
- 乙肝治疗依从性低影响疗效
- 乙肝治疗全景图-延缓疾病进展
- 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 以指...
- 妊娠期核苷(酸)类似物的安全性...
-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口服核苷(...
- 绞股蓝及绞股蓝提取物防治肝脏病...
- 市人民医院肝病中心肝康为患者打...
- 定量检测:让慢乙肝实现个体化治...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举办“3...
- 鸟肠球菌败血症并多脏器功能衰竭...
- 关于举办十堰市春季传染病诊治进...
- 2012 APASL乙肝诊疗指...
-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新进展
- 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中的...
- 念好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三...
- 过早停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情...
- 市人民医院“三联疗法”治疗慢性...
- 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可加快疾病...
- 十堰市肝病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乙肝父婴传播也应警惕
- 乙肝抗病毒备忘录 牢记五大黄...
- 优化+三“不” 乙肝耐药管理好...
- 影响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 肝炎患者合并妊娠应注意什么?
- 乙肝停药有三个误区
- 《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10版...
- “无声的杀手”丙肝防治知识十问
- 乙肝抗病毒治疗有无“胜利”的终...
- 绞股蓝抑制NAFLD兔肝脏脂质...
- 慢性肝病、咳嗽、腹泻久治不愈怎...
- 感染性疾病科(肝病中心)部分学...
- 肝康Ⅱ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胆红...
- 肝康Ⅱ号联合参芪降糖颗粒治疗肝...
- 脾动脉部分栓塞术联合肝康Ⅱ号治...
- 肝硬化不是生命的终点站
- 肝源性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与省“五...
-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就一劳永逸了吗...
- 抗病毒治疗应答相关名词解释
- 肝硬化患者为何发生脾功能亢进?...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肝病)科...
- “抗病毒治疗”与“生育”
-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管理指南
- 科学管理乙肝相关人群,保障人民...
- 乙肝小三阳患者罹患肝癌可能性不...
- 乙肝“小三阳”一定比“大三阳”...
- “无声的肝脏杀手??丙肝”母婴...
- 乙肝防治的“三大难点”,我们的...
- 中西合璧8年铸一剑 剑指“...
- 阳春三月防止甲型、戊型肝炎病从...
- 乙肝病毒感染者并发结核的诊治
- 我国首次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锁...
- 科学认识和管理“无声的肝脏杀手...
- 做好“教”“研”工作,为创建重...
- 治疗乙肝,没有捷径可走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肝病中...
- 春天,谨防呼吸道传染病流行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肝病中...
- 感染性疾病(肝病)科“肝康Ⅰ~...
- 市人民医院肝病??感染性疾病科...
- “臭鸡蛋汽”下降可能是脂肪肝形...
-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十堰...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肝病中...
- 寒冷冬季,营养增加、运动减少当...
- “重女轻男” 预防乙肝传播
-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及其阻断策略
- 市人民医院肝病中心脂肪肝诊疗技...
- 科学防治乙肝 “四要”“四不...
- 别让脂肪“吞噬”了你的肝脏
- 科技成就领风骚 临床疗效...
- 认识甲乙丙肝,科学防治肝病
- 打造鄂西北肝病治疗第一品牌
- “乙肝”与“计划生育”
- 及时预防三肝 防止肝硬化、肝...
- “乙肝”与“计划生育”
- 作者:谭华炳|发布时间:2011-04-29|浏览量:8360次
“乙肝”与“计划生育”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肝病)科健康教育之二
谭华炳 主任医师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生儿育女,人之本性”。面对1.2亿乙肝携带者,0.3亿多乙肝患者,中国处于生育期“乙肝”相关人群非常庞大。鉴于血液、母婴传播、性传播为乙肝主要传播途径。从预防乙肝的角度说,搞好“乙肝”相关人群的生育管理十分重要,必须实行另一种“计划生育”。结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谈谈乙肝与生育问题。十堰市人民医院肝病科谭华炳
一、婚前“乙肝”检测 不是“乙肝”歧视,而是防止传播的需要。男女双方都有防止对方不被乙肝感染的责任、义务。一方HBVDNA阳性,另一方乙肝病毒检测阴性,应接种乙肝疫苗或采用安全套,防止性传播。按“0、1、6”方案实施。如已产生保护性抗体,则不会被配偶传染。特殊情况应咨询专业人员。肝功能异常者,治疗后病情稳定一年以上才能考虑结婚。
二、乙肝女性生育问题。⑴ 乙肝携带者(包括大、小三阳),肝功能正常,可以结婚、怀孕。⑵ 曾有肝功能异常者,应在肝病科、产科医生指导下,以既能保证母婴平安,又能最大限度阻断乙肝病毒传播下一代来正确选择怀孕。因为,怀孕需要为胎儿提供大量营养,容易增加孕期肝脏负担,同时怀孕时机体免疫功能和内分泌变化,使原有肝病加重,肝功能减退,容易增加孕妇分娩时出现产科并发症。对于现症急性肝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伴肝功能异常、白球比例倒置、低蛋白血症,暂不宜怀孕。
三、“乙肝”孕妇分娩问题 分娩期感染是母婴传播最主要传播途径。对HBsg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剖宫分娩,分娩后及时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阻断母婴传播。
四、母乳喂养问题。不少家长担心病毒通过乳汁传播给婴儿。“小三阳”,HBVDNA阴性,已经实施母婴阻断技术,可以母乳喂养。“大三阳”、HBVDNA阳性,肝功能异常者,母亲乳头破裂者,婴儿消化道粘膜如有破损溃疡,乙肝病毒就会进入婴儿的血液,诱发乙肝病毒感染,这种情况下主张人工喂养。
专家简介
谭华炳,科主任,传染病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医药学院内科学学科带头人之一,湖北医药学院学报编委。享受省政府津贴和市政府特殊津贴。
主持省、市科技攻关项目10项。获省重大成果证书10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4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8篇。擅长于病毒性肝病、脂肪肝、高脂血症的诊疗。
专家门诊:周六
李金科,科副主任兼1病区主任。专家门诊:周二
李 芳,科副主任兼2病区主任。专家门诊:周一
占国清,肝病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专家门诊:周四
李 刚,科副主任,博士,专家门诊:周二
杜卫星,科副主任,专家门诊:周三
李儒贵,医院感染发热门诊负责人,专家门诊:周六
谢杏榕,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专家门诊:周一
张薇薇,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专家门诊:周三
胡 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专家门诊:周二
任永生,肝病研究所副所长,博士,副教授。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