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堰市人民医院论文获得全国疑难...
- 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应“有的放矢”
- 慢性乙型肝炎妊娠全程使用替比夫...
- 临床医师参加感染性疾病科继续教...
- 应对H7N9 要警惕 莫恐慌
- 2013年度世界结核病防治日宣...
- 《黄帝内经》与“健康四大基石”
- 《黄帝内经》与“健康四大基石”
- 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妊娠期使...
- 基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抗病...
- 2012年乙肝研究领域新进展
- 春节注意预防输入性恶性疟疾“害...
- 流感科普知识
- 妊娠妇女感染乙肝病毒后怎么办?
- 肝病科和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1例...
- 咳喘腹泻到滨河 贴穴治疗疾病...
- 抗结核药物致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
- 非结核性分支杆菌肺感染病?肺结...
- 结核性胸膜炎足疗程规范抗结核治...
- 慢性乙肝诊治新理念
- 抗结核药致乙肝病毒携带者亚急性...
- 2011年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进...
- 肝衰竭(乙肝病毒导致)的中西医...
- 肝康Ⅱ号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
- 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急”...
- 中国肝移植研究进展
- 市人民医院肝病中心“十一”长假...
- 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2...
- 2012年湖北省继续医学教育项...
- 干扰素-α在丙肝治疗中的应用
- 干扰素的种类及特性
- 乙肝治疗依从性低影响疗效
- 乙肝治疗全景图-延缓疾病进展
- 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 以指...
- 妊娠期核苷(酸)类似物的安全性...
-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口服核苷(...
- 绞股蓝及绞股蓝提取物防治肝脏病...
- 市人民医院肝病中心肝康为患者打...
- 定量检测:让慢乙肝实现个体化治...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举办“3...
- 鸟肠球菌败血症并多脏器功能衰竭...
- 关于举办十堰市春季传染病诊治进...
- 2012 APASL乙肝诊疗指...
-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新进展
- 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中的...
- 念好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三...
- 过早停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情...
- 市人民医院“三联疗法”治疗慢性...
- 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可加快疾病...
- 十堰市肝病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乙肝父婴传播也应警惕
- 乙肝抗病毒备忘录 牢记五大黄...
- 影响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 肝炎患者合并妊娠应注意什么?
- 乙肝停药有三个误区
- 《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10版...
- “无声的杀手”丙肝防治知识十问
- 乙肝抗病毒治疗有无“胜利”的终...
- 绞股蓝抑制NAFLD兔肝脏脂质...
- 慢性肝病、咳嗽、腹泻久治不愈怎...
- 感染性疾病科(肝病中心)部分学...
- 肝康Ⅱ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胆红...
- 肝康Ⅱ号联合参芪降糖颗粒治疗肝...
- 脾动脉部分栓塞术联合肝康Ⅱ号治...
- 肝硬化不是生命的终点站
- 肝源性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与省“五...
-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就一劳永逸了吗...
- 抗病毒治疗应答相关名词解释
- 肝硬化患者为何发生脾功能亢进?...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肝病)科...
- “抗病毒治疗”与“生育”
-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管理指南
- 科学管理乙肝相关人群,保障人民...
- 乙肝小三阳患者罹患肝癌可能性不...
- “乙肝”与“计划生育”
- 乙肝“小三阳”一定比“大三阳”...
- “无声的肝脏杀手??丙肝”母婴...
- 乙肝防治的“三大难点”,我们的...
- 中西合璧8年铸一剑 剑指“...
- 阳春三月防止甲型、戊型肝炎病从...
- 乙肝病毒感染者并发结核的诊治
- 我国首次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锁...
- 科学认识和管理“无声的肝脏杀手...
- 做好“教”“研”工作,为创建重...
- 治疗乙肝,没有捷径可走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肝病中...
- 春天,谨防呼吸道传染病流行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肝病中...
- 感染性疾病(肝病)科“肝康Ⅰ~...
- 市人民医院肝病??感染性疾病科...
- “臭鸡蛋汽”下降可能是脂肪肝形...
-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十堰...
- 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肝病中...
- 寒冷冬季,营养增加、运动减少当...
- “重女轻男” 预防乙肝传播
-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及其阻断策略
- 市人民医院肝病中心脂肪肝诊疗技...
- 科学防治乙肝 “四要”“四不...
- 别让脂肪“吞噬”了你的肝脏
- 科技成就领风骚 临床疗效...
- 认识甲乙丙肝,科学防治肝病
- 打造鄂西北肝病治疗第一品牌
- “乙肝”与“计划生育”
- 及时预防三肝 防止肝硬化、肝...
- 优化+三“不” 乙肝耐药管理好办法
- 作者:谭华炳|发布时间:2011-10-07|浏览量:257次
??来自全国疑难危重肝病协作组的消息
乙肝治疗抗病毒治疗是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耐药的问题,其实耐药是所有核苷(酸)类似物的共同要面对的,并不是哪个药的“专利”,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累积,耐药那点事,已经“可防可治”了,患者无需一筹莫展。十堰市人民医院肝病科谭华炳
从病毒变异到耐药发生,耐药可分为基因耐药、病毒学耐药和临床耐药三个阶段。乙肝患者在在抗病毒过程中,需要时刻留意乙肝病毒的变化,防止它变异后屯兵反击。因此需要采取“三不”政策,同时牢记优化治疗,全程有效管理耐药。
不放弃??定期监测和随访
开始抗病毒治疗后,部分乙肝患者疗效明显,不但HBV DNA下降了,肝功能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因此,他们容易沾沾自喜,对乙肝病毒采取放羊吃草的态度,任其自由发展。殊不知,乙肝病毒拥有一颗狼子野心,风平浪静的背后就是阴谋诡计。稍给他苟延残喘的时间,它就在暗地里进行“变异”和“复制”。一旦变异株成了主力,病人的HBV DNA水平出现反弹,如果此时还不进行干预,就会演变成临床耐药。因此,在乙肝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定期随访,每三个月检查一次HBV DNA水平和肝功能。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庄辉强调“一旦发现基因耐药或者病毒耐药的时候就进行救治。越早发现有耐药变异的情况,越早改变策略防止耐药的发生,提高疗效,这点非常重要。”
不错过??24周关键治疗时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优化治疗可以预防耐药发生,优化治疗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半年(24周)检测一下患者的HBVDNA水平,此时,医生会根据检测结果判定疗效,并随之改变治疗策略。如果HBV DNA水平不可测,表示效果良好,继续单药治疗即可;如果HBV DNA水平虽然下降了,但仍可测到,说明疗效不佳,远期发生耐药的几率较大,需要加药进行联合治疗。顾名思义,优化治疗就是要提高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在什么时间点优化,怎么优化是关键,乙肝患者不要错过优化的最佳时间?24周(半年),多为自己争取一些主动权。
不盲目?--自行停药换药
冲动是魔鬼,乙肝治疗切忌盲目行动。很多临床医生反应,有些乙肝患者一到半年,不管疗效好不好,就让医生给换药。有些病人甚至更有“绝招”,不仅自行停药,还去网上买药吃。事实上,盲目停药换药,容易让耐药提前造访。因为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都有相同的耐药位点,它们之间换来换去,相当于换汤不换药,乙肝病毒一旦明白了这些药的攻击套路后,就会针对这些位点加速变异,让患者提前进入“耐药”的埋伏。
几年前当拉米夫定耐药以后,各国肝炎防治指南都推荐换用2片恩替卡韦进行治疗。上海瑞金医院的感染科主任医师周霞秋教授指出,“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拉米夫定耐药换用恩替卡韦治疗4年后,恩替卡韦的耐药率高达49%。”。目前乙肝治疗领域内已经达成共识:为预防耐药,提高疗效,优化治疗是最佳选择。在口服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在治疗14周时如果发现单药治疗疗效不佳,可以加用一个无交叉耐药位点的药物,即联合治疗,能够迅速打压变异病毒,使HBV DNA水平再次得到控制,远期疗效好,耐药低也更低。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之中不管哪一个药物出现耐药,都应该加用阿德福韦,这点已经被专家们认可。
深入了解耐药,全面看待抗病毒治疗
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耐药问题往往被过于强调,以至于有的患者因为害怕耐药而不敢开始抗病毒治疗,还有的患者为了避免耐药,不顾自己的经济能力,选择新药贵药,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避免耐药只是人们的良好愿望,目前并不能实现,管理耐药,预防耐药才是上策。乙肝治疗的目的是要延缓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拉米夫定的多项研究都证实了乙肝的进展是可以被延缓的,耐药也是可以被管理的,特别是近几年被普遍推荐的优化治疗,可以在24周的HBV DNA检测时,预测耐药是否出现,同时准备好了一旦耐药出现的应对措施?联合治疗,这样周密的治疗方案,使耐药无处遁形。所以,乙肝患者要坚定抗病毒治疗的信息,拿起优化治疗的武器,不给耐药留余地。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