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细胞包涵体病对小儿智力有影响...
- 汞等金属中毒如何正确使用解毒药...
- 砷等金属中毒如何正确使用解毒药...
-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预防
- 镍等金属中毒如何正确使用解毒药...
-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疗常规
- 小儿心房颤动
-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
- 色素失调症
- 婴儿猝死综合征
- 扩张性心肌病的治疗
- 如何正确使用解毒药物?
- 色素失调症
-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
- 牢记使命 情系边疆?记山东大学...
- 留下来,为了新疆的孩子们《大众...
- “留守”援疆医生杨杰情牵新疆儿...
- 感知榜样的力量
- 感知榜样的力量
- 同心同德 有职有责
- 选择留下,凭的是信念和责任《经...
- 小儿出疹性疾病如何处理?
- 小儿常见感染性出疹性疾病的临床...
- 引起小儿出皮疹的原因有哪些?
-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
- 2010年心肺复苏(CPR)指...
-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
-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分类
- 巨细胞包涵体病对小儿智力有影响...
-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预防
- 儿童肝衰竭的病因
- 儿童咳嗽的诊治进展
- 这里还有我未完的事业
- 支原体感染的诊断问题
- 支原体检查采血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 支原体感染在哪些情况下需要治疗...
- 心肌酶谱解读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来我院指导药学...
-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疗常规
-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 大手拉小手 携手共健康
- 预激综合征
- 川崎病的治疗和预后
- 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 川崎病的发病机制
- 扩张性心肌病的治疗及预后
-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
- 窦性心律不齐的类型
- 反应性关节炎
- 心律平的临床应用
- 抗病毒药物在儿科的应用
- 预激综合征的临床意义和治疗
- 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治和预防进展
-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治疗
- 色素失调症
- “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调查...
- 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
- 反复性呼吸道感染
- 几种常见呼吸道病毒
-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
- 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
-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和预后
-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
- 急性喉炎
- 过敏性哮喘
- 室上性心动过速
- 肺炎支原体肺炎
- 我院走访北疆克拉玛依市、塔城地...
- 我院张益民副书记带队前往阿勒泰...
- 儿童胃肠道功能障碍
- 常用微生态制剂品
- 幽门螺旋杆菌
- 吞咽异物处理指南
- 儿童寒假远离意外-《生活日报》...
- 儿童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摘...
- 最近,得支原体肺炎的孩子挺多 ...
- 婴幼儿肺炎高发不可大意 日常感...
- 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与思考
- 山东省儿童甲型H1N1流感诊疗...
- 关于甲流感的三个最新消息
- 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
- 生死线上拽回7岁患儿-《生活日...
- 患者扎堆要求进行甲流检测其实没...
- 保障儿童健康 留心8大事项-《...
- 预防甲流,专家告诉我们应注意以...
- 预防甲流,专家告诉我们应注意以...
- 儿童防甲流,12个字是关键-《...
- 孩子感冒最好停课并就近治疗 家...
- 我厅举办全省甲型H1N1流感医...
- 疫苗咋打?感冒咋办?甲流咋防?...
- 岛城首现甲流重症病例 患者为1...
- 卫生部、省卫生厅专家组来我院指...
- 小儿心房颤动-摘自《小儿心脏病...
- 预激综合征的治疗-摘自《小儿心...
- 预激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摘自《小...
- 右束支传导阻滞?摘自《小儿心脏...
-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 游走心律
- 哪些病毒可以引起心肌炎?-摘自...
- 小儿室性早搏-摘自《小儿心脏病...
- 我市举行手足口病医疗救治技术强...
- 肺动脉瓣狭窄的自然转归和治疗-...
- 肺动脉瓣狭窄的自然转归和治疗-...
- 《小儿心脏病学理论与实践》前言
- 《小儿心脏病学理论与实践》前言
- 空调切莫对着儿童吹时间太长会受...
- 空调切莫对着儿童吹时间太长会受...
- 炎炎暑假谨防五大疾病-《生活日...
- 炎炎暑假谨防五大疾病-《生活日...
- 手足口病防控面临的主要问题
- 手足口病防控面临的主要问题
- 我厅举办第二期全省手足口病医疗...
- 我厅举办第二期全省手足口病医疗...
- 枣庄市卫生局举办全市手足口病重...
- 枣庄市卫生局举办全市手足口病重...
- 驳斥“大众社区-山东论坛-济南...
- 驳斥“大众社区-山东论坛-济南...
- 与死神抗争 创生命奇迹-《生活...
- 患儿康复 家长赞医术高超 送锦...
- 患儿康复 家长赞医术高超 送锦...
- 室间隔缺损的治疗
- 室间隔缺损的治疗
- 动脉导管未闭二尖瓣中度返流的手...
- 动脉导管未闭二尖瓣中度返流的手...
- 三个月宝宝肺动脉分支狭窄,有希...
- 三个月宝宝肺动脉分支狭窄,有希...
- 小孩一周零两个月患先天性动脉导...
- 小孩一周零两个月患先天性动脉导...
- 小心孩子惹出祸
- 小心孩子惹出祸
- 室间隔缺损的自然转归-摘自《小...
- 室间隔缺损的自然转归-摘自《小...
- 室间隔缺损的并发症-摘自《小儿...
- 室间隔缺损的并发症-摘自《小儿...
- 儿童意外伤害
- 婴儿猝死综合征
- 婴儿猝死综合征
-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摘自《小儿...
-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摘自《小儿...
- 心血管造影适应证和禁忌证-摘自...
- 心血管造影适应证和禁忌证-摘自...
- 超声心动图的应用-摘自《小儿心...
- 超声心动图的应用-摘自《小儿心...
- 超声心动图分类-摘自《小儿心脏...
- 超声心动图分类-摘自《小儿心脏...
- 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自...
- 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自...
- 心脏血管正常X线-摘自《小儿心...
- 心脏血管正常X线-摘自《小儿心...
- 心脏的支架结构-摘自《小儿心脏...
- 心脏的支架结构-摘自《小儿心脏...
- 7岁男孩课堂上口吐白沫
- 7岁男孩课堂上口吐白沫
- 课堂上突发急性脑炎 孩子昏迷三...
- 课堂上突发急性脑炎 孩子昏迷三...
- 脑炎患儿一度成了植物人昏迷28...
- 脑炎患儿一度成了植物人昏迷28...
- 用心缔造“生”的希望
- 用心缔造“生”的希望
- 小儿先心病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 小儿先心病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 小儿心悸
- 小儿心悸
- 窦性心律不齐
- 窦性心律不齐
- 心律平的临床应用
- 心律平的临床应用
- LDH对心肌炎的诊断价值
- LDH对心肌炎的诊断价值
- 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综合评价
- 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综合评价
- 心肌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心肌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胸闷的原因
- 胸闷的原因
- 心脏杂音的意义
- 心脏杂音的意义
-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
-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
- 病毒性心肌炎的分型
- 病毒性心肌炎的分型
- 病毒性心肌炎的分期
- 病毒性心肌炎的分期
-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
-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
-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
-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
-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
-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
- 何谓病毒性心肌炎
- 何谓病毒性心肌炎
-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 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如何治
- 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如何治
- 介入疗法能治哪些先天性心脏病
- 介入疗法能治哪些先天性心脏病
- 先天性心脏病与遗传有关吗
- 先天性心脏病与遗传有关吗
- 《生活日报》她遇到了“真正的教...
- 《生活日报》她遇到了“真正的教...
- 法乐四联症
- 法乐四联症
- 不用开刀堵住心洞
- 不用开刀堵住心洞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之痛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之痛
- 山大视点《齐鲁医院成功为11岁...
- 山大视点《齐鲁医院成功为11岁...
- 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
- 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
- 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
- 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
- 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
- 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
- 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
- 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
- 婴儿期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效...
- 婴儿期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效...
- P选择素在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
- P选择素在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
-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婴...
-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婴...
- 儿童意外伤害
- 作者:杨杰|发布时间:2009-01-08|浏览量:1700次
意外伤害又称为意外事故,顾名思义就是由于各种意料不到的原因突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它包括中毒、窒息、溺水、交通事故、烧伤、烫伤等六大类。少年儿童是人一生中生命力最强,健康问题最少的阶段,但却是意外伤害的多发年龄段,其发生原因多因他们缺乏一种自觉的防护心理,缺乏事故安全知识和防范意识,如不小心、考虑不周等生活方式所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内科杨杰
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儿童总死亡排序中,意外死亡就一直盘踞在第一的位置。而早在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发布报告: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意外伤害是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残的最主要原因。据最新研究显示,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万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在我国,意外伤害占儿童死亡原因总数的26.1%,即每100名死亡儿童中就有26人死于意外伤害,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快速增加,是我国14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近些年来,5岁以下儿童,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意外死亡均为第一位死因。据北京儿童医院最新收治数据显示,北京儿童医院收治意外伤害患儿占同期住院总病例的1.66%,占同期外科住 院病例的5.14%。同济医科大学儿少卫生学教研室曾在全国11个城市4.3万多名幼儿中进行过意外伤害的调查,结果显示:非致命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24.10%,其中,造成身体缺陷者占1.64%,造成永久性伤残者占1.01%。国内其他相关调查也显示:每年有20%-40%的儿童因意外伤害需要给予医学关注,其中的三分之一需要手术治疗、卧床、休学或1天以上活动受到限制。
儿童意外伤害的特点:
(1)突然性:意外伤害都是突然发生的,孩子几小时,甚至几分钟以前还是十分活泼可爱的,突然间发生意外事故导致儿童受到伤害。
(2)未预料性:儿童意外伤害大多是由于家长疏忽大意,照顾不周,在未考虑到会发生意外的情况下发生的,也有部分是由于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或外界伤害。
(3)原因的复杂性:各种各样的原因都可以造成意外伤害,因此意外伤害的原因十分复杂。
(4)场所的多样性:意外伤害可以发生在任何场所。家庭、学校、托幼机构、商场、剧院、各种娱乐场所;火车、汽车、拖拉机、轮船、木船、飞机、其他各种交通工具;江、河、湖、海、沟渠、游泳池、运动场、公园、动物园、公路、各种旅游景点等都可以发生意外伤害。
儿童意外伤害对儿童健康的威胁并不亚于许多危害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甚至超过一般常见疾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儿童意外伤害对儿童健康的直接危害是意外死亡、意外伤残、意外损伤。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家用电器的普及,城市建筑的高层化,交通工具特别是汽车的大量增加,又成为威胁儿童生命安全的新因素。有关部门对意外事故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在造成儿童意外事故的原因中车祸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这一状况与发达国家的情况极为相似,这说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具有两面性:在人们生活水平、儿童保健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各种危险因素也随之增多,儿童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调查发现,许多家长安全意识薄弱(相对而言,教师较好),根本想不到孩子会发生意外。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大多是因为家长、教师和其他监护人缺乏防止儿童意外伤害的意识和知识。还有些监护人意识到外界存在着的一些对儿童发展不利的因素,但只是一味地对儿童采取全方位的保护,认为“少活动、少出事”,许多本该孩子做的事情他们全部代劳,严格限制儿童的各种活动,剥夺了孩子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结果孩子缺乏基本的对危险事物的防范能力,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故。
儿童是易于发生意外伤害的人群,并且发生意外伤害的程度常常比成年人严重,这是由于:
(1)儿童的危险意识差。俗语说:“初生牛犊不畏虎”。儿童由于年龄小,未经受意外伤害的经历和痛苦,不了解意外伤害的危险性和严重性,因此,什么都想试试,什么都想尝尝。孩子看见大人吃药,他也想去尝尝,尤其一些糖衣的药片,吃到嘴里是甜的,吃了一片又一片,结果引起中毒。孩子看见大人用打火机、划火柴,他们也学着玩,一不小发生烧伤,严重时引起火灾。孩子喜欢玩水,家庭周围有池塘或沟渠,很容易发生溺水。
(2)儿童运动能力不完善,动作不协调,平衡功能较差,发生意外事故时的逃避能力差,也是儿童易于发生伤害的原因之一。迎面来了车辆,成人根据车辆的方向,躲避能力较强,而孩子常不知所措或乱跑,易被车辆撞伤。成人不小心碰倒热水瓶只需将脚闪开,就可避免烫伤,而孩子则躲闪不及被烫伤。
(3)儿童生性活泼好动,喜欢攀高、爬树、滑楼梯扶手、翻围墙、爬窗台或凉台的护栏、从高处向下跳等等,这些都易于发生摔伤或坠落伤。男孩好打闹、掷石块、舞棍棒,模仿电视中的武打动作,以显示自己的“英雄本色”,不小心也易于发生意外伤害。
(4)孩子的皮肤嫩,皮层薄,体表面积小,同样一杯开水引起的烫伤,在成人受伤程度轻,受伤所占的比例小,而孩子则受伤程度重,面积大,比成人严重。孩子的颅骨骨质比成人薄,成人从床上摔下去一般都问题不大,但孩子尤其婴儿从床上摔下来就可能引起颅骨骨折、颅脑损伤。
儿童意外伤害的种类很多,不同年龄的儿童发生的意外伤害有所不同:
(1)新生儿及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此时活动能力差,不会翻身。由于喂奶方法不当,吃奶后仰着身体,当孩子漾奶及吐奶时吸入气管造成窒息死亡。或者孩子与母亲同在一个被子含着母亲奶头睡觉,或母亲的背、臂堵住小婴儿的口鼻部,或小婴儿趴着睡时堵住口鼻造成窒息。冬季保暖时热水袋、电热毯、炕的温度过高等易于造成烫伤。
(2)婴儿期:此时孩子会爬,易于从床上摔下造成颅脑损伤及其他外伤。此时孩子会开始学吃食物,或抓其他东西食入造成误食或气管异物吸入。
(3)幼儿期:1-3岁的幼儿已开始在地上行走及初具行动的能力,但此时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差、逃避能力差,是意外伤害发生较高的年龄阶段,极易发生各类外伤,如骨折、脱臼、烧烫伤。气管、耳及其他部位异物伤害在此年龄最高。
(4)学龄前期:4-6岁的学龄前儿童活动能力增强,活动范围增大,求知欲强,又受好奇心的驱使,愿意探索其究竟,例如攀高、窗外观望、随便吃药物及食品、触摸电器、玩火等,所以容易发生严重的外伤、急性中毒、触电、坠落伤及烧伤等。
(5)学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活动能力、协调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有进一步发展,但自控能力和应急能力较成人为差。这段时期孩子打斗、在公路及马路上玩耍、在池塘中游泳,而易于发生交通事故、外伤、溺水等。
儿童的意外伤害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首先家长们应该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并加强安全管理和监护。例如:加强看护,将儿童与室内及周围环境中的危险水源隔离,是减少儿童溺水的有力措施。正确贮藏家庭内有毒物,强化饮食卫生管理等可减少儿童中毒的发生。加强防火意识,消除火灾隐患,加强厨房用具及电热用品的管理,能使烧烫伤、切割伤减少。睡眠时衣被不盖过头部,不使用松软的枕头,消除儿童睡眠环境中潜在的危险;食用细碎食物,奔跑及讲话时禁止进食,严格保管零碎杂物,避免儿童因进食或误食造成气管内异物堵塞,可防止窒息的发生。
如果在幼儿园、托儿所、学校及其家长中进行“儿童居家安全、户外安全、交通安全、用药安全、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措施”等为主题的儿童安全知识教育和社会宣传,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此类意外伤害事故是完全可以预防和避免的。事实证明,加强儿童安全知识教育和社会宣传,在全社会建立一个自然保护体系,使全社会都来关注儿童安全,是防止意外伤害的最有效方式。不得不承认,在儿童意外伤害的宣传、预防和管理上,我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现阶段,我国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可从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安全管理和推动立法等多个方面进行。首先,通过电视、报纸、专家讲座、亲子活动等渠道和方式,加强健康教育。在学校健康教育中,可设置安全卫生教育课程,加强儿童体能训练,提高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在社区健康教育中,面向父母、专业人员及其他公众开展预防意外伤害的技术培训,传播急救知识,提高父母和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伤害发生后的应变能力。其次,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常规的事故记录和报告系统。第三,建立健全保护儿童安全的法律法规,借助法律的威力,消除和避免某些可能诱发意外伤害的因素。譬如,制定法规,要求在街道或已确知有危险因素的场所,设立醒目且儿童易懂的标识,要求机动车装置安全带或儿童安全座椅,限制车速,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规定生产厂家对玩具、家电、药品、食品等产品的设计兼顾安全性,可大幅降低儿童触电、误食中毒的概率。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