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可以部分恢复心脏功能,但坏死的心肌组织无法完全再生。恢复程度主要取决于梗死面积大小、救治及时性、康复计划执行度等因素。
心肌梗死发生后,及时开通阻塞血管是关键。发病6小时内进行溶栓或介入手术能显著减少心肌坏死范围。急性期后,心脏会通过剩余健康心肌代偿性肥大来维持泵血功能,这种代偿可使部分患者恢复接近正常的活动能力。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调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配合控制血压血糖,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
约三成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功能减退,特别是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这类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需长期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叔丁胺片等药物。心脏磁共振检查显示,即使经过最佳治疗,梗死区域也会形成永久性瘢痕组织,这是心肌无法完全恢复的结构基础。
心肌梗死患者需终身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平地步行或骑自行车,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以下。每3-6个月复查血脂、血糖、心电图等指标,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应急。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备有自动体外除颤器更佳。通过药物、运动、饮食、心理四维管理,多数患者可获得较满意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