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抢救流程主要包括快速识别、紧急处理、药物溶栓或介入治疗、重症监护及康复管理五个关键环节。抢救成功率与时间密切相关,需在黄金120分钟内完成血管再通。
1、快速识别通过典型胸痛症状、心电图ST段抬高及心肌酶谱升高确诊。胸痛常表现为压榨性疼痛持续超过20分钟,可向左肩背部放射。急诊科需在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同时建立静脉通路并抽血检测肌钙蛋白。
2、紧急处理立即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片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配合肝素钠注射液抗凝。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心律失常,鼻导管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超过90%。疼痛剧烈时可用盐酸吗啡注射液缓解症状。
3、血管再通首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从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应控制在90分钟内。无条件开展PCI的医院,在发病3小时内可使用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术后需评估TIMI血流分级确认血管再通效果。
4、重症监护转入CCU持续监测生命体征,使用硝酸甘油注射液维持冠状动脉灌注。预防性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心率,必要时植入临时起搏器处理传导阻滞。密切观察有无心脏破裂等并发症。
5、康复管理病情稳定后逐步进行心脏康复训练,规范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脂稳斑。出院前完成运动负荷试验评估心功能,制定长期二级预防方案,包括控制血压血糖、戒烟及心理干预等措施。
心肌梗死抢救需多学科团队协作,从急诊科到心导管室实行无缝衔接。患者出院后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坚持服用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至少12个月。日常生活中需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家属需学会识别心绞痛复发征兆并及时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