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软骨损伤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关节腔注射、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关节软骨损伤通常由运动创伤、退行性变、炎症反应、代谢异常、先天发育不良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受损关节,减少软骨面摩擦。体重过大者需减轻关节负荷,避免爬楼梯、深蹲等动作。恢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低强度关节活动度训练,防止肌肉萎缩。
2、物理治疗超短波治疗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关节肿胀疼痛。体外冲击波可刺激软骨细胞增殖,超声波能软化粘连组织。冷敷适用于急性肿胀期,热敷适合慢性恢复阶段,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规范操作。
3、药物治疗硫酸氨基葡萄糖可促进软骨基质合成,双醋瑞因能抑制炎症因子破坏。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严重肿胀可联合地奥司明改善微循环。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4、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能增加关节液粘弹性,缓解软骨磨损。富血小板血浆含多种生长因子,可促进软骨修复。需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注射后保持关节制动,避免感染风险。糖尿病患者需提前控制血糖水平。
5、手术治疗关节镜下行软骨清理术可去除游离体,微骨折术能刺激骨髓干细胞分化。大面积缺损需考虑自体软骨移植或人工软骨置换。术后需配合系统性康复训练,逐步恢复关节功能,避免过早负重活动。
日常需保持适度运动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较为适宜。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控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寒冷季节注意关节保暖,可使用护膝等辅助器具。定期复查评估软骨修复情况,若出现关节交锁或持续疼痛应及时就诊。长期管理需避免剧烈运动及关节过度负荷,维持合理体重有助于延缓软骨退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