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耳石症可通过眩晕特征、体位诱发试验及眼震观察等方式确诊。耳石症主要表现为头部位置变动时突发短暂眩晕、伴随特定眼震,通常无耳鸣或听力下降,症状多在1分钟内自行缓解。诊断需结合病史采集、Dix-Hallpike试验、Roll试验等前庭功能检查,并排除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其他眩晕疾病。
1、眩晕特征耳石症眩晕具有典型的位置相关性,常在躺下、翻身、抬头或低头时突然发作,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60秒。眩晕多为旋转感,程度剧烈但无先兆,发作时患者常紧抓床沿避免跌倒。症状重复出现于相同体位变动时,静止后迅速缓解,这与中枢性眩晕持续存在的特点明显不同。
2、体位诱发试验Dix-Hallpike试验是诊断后半规管耳石症的金标准。患者坐位快速躺下并使头悬垂低于床面,患耳朝下45度,阳性反应为诱发眩晕和垂直旋转性眼震。Roll试验用于水平半规管耳石症诊断,患者平卧快速左右转头,诱发水平向地性或背地性眼震。试验需在专业医生操作下进行,避免误判。
3、眼震观察耳石症眼震具有潜伏期短、疲劳性的特点。后半规管耳石症眼震呈垂直扭转性,快相向上朝向患耳;水平半规管耳石症眼震为水平方向,根据类型不同可朝向患耳或健耳。眼震持续时间与眩晕同步,通常不超过1分钟,重复诱发时强度减弱。视频眼震电图检查可客观记录眼震特征。
4、病史特点耳石症患者多有头部外伤、长期卧床或耳部手术史,女性更年期后发病率升高。典型病史为晨起翻身时突发眩晕,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无头痛、耳鸣等伴随症状。需询问眩晕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发作频率等信息,与梅尼埃病、前庭性偏头痛等疾病进行鉴别。
5、排除诊断需通过头颅MRI排除小脑梗死、听神经瘤等中枢病变,纯音测听排除梅尼埃病,血常规检查排除贫血相关眩晕。若出现持续眩晕、共济失调、复视或意识障碍,需立即排查脑血管意外。部分患者需行前庭双温试验评估半规管功能,老年患者建议增加颈动脉超声检查。
确诊耳石症后应避免突然转头或弯腰动作,睡眠时可垫高枕头减少发作。复位治疗后24小时内保持头部直立,一周内避免患侧卧位。日常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预防复发,眩晕发作期须防止跌倒受伤。若反复发作或复位无效,需进一步排查骨质疏松、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等潜在病因。前庭康复训练可加速平衡功能恢复,但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