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的临床分型主要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微血管性心绞痛以及卧位型心绞痛。不同类型的心绞痛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上存在差异。
1、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引起,多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典型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心电图可显示ST段压低或T波倒置。治疗以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及β受体阻滞剂为主,必要时需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疼痛发作频率增加、程度加重且持续时间延长,甚至静息时也可发生。与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有关。需紧急评估,治疗包括强化抗凝、抗血小板治疗,部分患者需紧急血运重建。
3、变异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由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常于静息时发作,与活动无关。心电图显示发作时ST段抬高,缓解后恢复正常。钙通道阻滞剂可有效预防痉挛发作,硝酸酯类药物可用于急性期缓解症状。
4、微血管性心绞痛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可能正常,但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多见于绝经后女性,表现为典型心绞痛症状但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治疗以改善内皮功能为主,可使用尼可地尔、曲美他嗪等药物。
5、卧位型心绞痛卧位型心绞痛多在平卧时发作,坐起后缓解,与回心血量增加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有关。常见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或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需控制心力衰竭,优化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方案。
心绞痛患者需注意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度有氧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出现胸痛持续时间延长或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时,应立即就医。不同类型心绞痛的治疗重点有所不同,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