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可能由长期便秘、分娩损伤、慢性咳嗽、直肠周围组织松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硬化剂注射、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长期便秘排便时过度用力导致直肠黏膜下移,表现为排便困难伴肛门坠胀感。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并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2、分娩损伤产程中盆底肌群撕裂或神经损伤引发支撑力下降,多见于经阴道分娩女性。产后需进行凯格尔运动修复盆底功能。
3、慢性咳嗽持续性腹压增高迫使直肠脱出,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控制原发病同时可使用镇咳药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或可待因。
4、组织松弛老年性肌肉萎缩或先天发育不良导致固定结构薄弱,常伴随肛门失禁。可考虑注射聚桂醇硬化剂或行Altemeier手术修复。
日常避免久蹲久坐,练习提肛运动增强括约肌力量,出现直肠黏膜外翻时需及时就医防止嵌顿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