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大姨妈一般不会引起发烧,但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低热。月经期发热可能与激素波动、子宫内膜脱落等生理性因素有关,也可能由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病理性因素导致。建议观察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热需及时就医。
月经期轻微体温升高属于常见现象。女性在月经来潮前1-2天,由于孕激素水平下降,基础体温可能较平时升高0.3-0.5摄氏度,这种低热状态通常持续1-3天会自行缓解。部分女性对前列腺素敏感,子宫内膜脱落时释放的前列腺素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导致短暂低热。这类情况可通过多喝温水、热敷下腹部等方式缓解,无须特殊处理。
持续超过38摄氏度的发热需警惕病理性因素。急性盆腔炎患者可能出现月经期高热伴下腹坠痛,需用头孢克肟、甲硝唑等抗生素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经期发热可能合并严重痛经,需要布洛芬等药物缓解症状。结核性子宫内膜炎会导致午后潮热和经期延长,确诊后需规范抗结核治疗。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能在月经期出现发热加重现象。
月经期应注意休息并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1-2次。饮食上多摄入含铁丰富的动物肝脏、菠菜等食物,避免生冷辛辣刺激。可适当饮用红糖姜茶帮助缓解不适,但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或经血量异常增多时,应及时到妇科或发热门诊就诊,完善血常规、妇科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