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肠胃炎可通过饮食调整、补液治疗、药物治疗、休息护理、预防感染等方式治疗。儿童急性肠胃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受凉、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急性肠胃炎期间,儿童应避免食用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少量多餐,避免加重肠胃负担。
2、补液治疗:腹泻和呕吐可能导致脱水,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口服补液盐ORS是常用的补液方式,按照说明书比例配制,分次服用。严重脱水时需静脉补液。
3、药物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颗粒125mg/次,每日3次或头孢克肟颗粒5mg/kg,每日2次。止泻药如蒙脱石散3g/次,每日3次可缓解腹泻症状。
4、休息护理:急性期应保证儿童充分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注意腹部保暖,可用热水袋热敷腹部,缓解不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持续高热、严重脱水需及时就医。
5、预防感染:注意手部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餐具、玩具等物品定期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感染风险。
儿童急性肠胃炎期间,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米粥、蒸蛋、煮熟的蔬菜等,避免生冷、油腻食物。适当补充水分,可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病情缓解后,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需循序渐进,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促进身体恢复。
2岁宝宝急性肠胃炎呕吐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药物治疗、物理缓解、预防脱水等方式处理。急性肠胃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呕吐期间暂停固体食物,症状缓解后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步过渡。优先选择米汤、稀释苹果汁等低渗液体,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刺激肠胃。母乳喂养可继续,配方奶需稀释至正常浓度的1/2。
2、补充水分:
使用口服补液盐按说明书配制,少量多次喂服预防脱水。每次呕吐后补充5-10毫升液体,若持续拒绝饮水或尿量减少需就医。可尝试用滴管或小勺缓慢喂食。
3、药物治疗:
蒙脱石散可保护胃肠黏膜,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呕吐严重时医生可能开具消旋卡多曲颗粒抑制呕吐反射,需严格遵医嘱使用。禁止自行服用止泻药。
4、物理缓解:
呕吐后保持竖抱姿势30分钟,用温水清洁口腔。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抚,发热时采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记录呕吐频率和性状变化供医生参考。
5、预防脱水:
观察前囟凹陷、眼窝下陷、皮肤弹性等脱水征兆,6小时无排尿需急诊。病毒性肠胃炎病程约3-7天,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或嗜睡应立即就医。护理期间注意手部卫生和餐具消毒。
患病期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患儿衣物床单及时更换。恢复期逐渐添加香蕉、馒头等低渣食物,避免生冷刺激。注意观察精神状态,每日测量体温3次。家庭成员需分开使用卫生间,处理呕吐物时戴手套。急性期过后可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2周内暂缓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