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乳突炎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日常护理、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中耳乳突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力低下、鼻窦炎继发感染、外伤等因素引起。
1、药物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乳突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酯、左氧氟沙星等。伴随剧烈疼痛时可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镇痛药物。化脓性中耳炎需联合氧氟沙星滴耳液局部抗感染。用药期间需监测听力变化及耳道分泌物性状。
2、手术治疗乳突骨质破坏或颅内并发症需行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鼓膜穿孔持续不愈者可选择鼓室成形术。儿童反复发作可考虑腺样体切除术改善咽鼓管功能。术后需定期冲洗术腔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避免剧烈咳嗽以防植入物移位。
3、物理治疗超短波理疗可促进炎症吸收,红外线照射能缓解耳周疼痛。咽鼓管吹张术适用于咽鼓管阻塞患者,需由专业医师操作。急性期过后可采用局部热敷改善血液循环,每日2次,每次15分钟,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4、日常护理保持外耳道干燥,洗澡时用耳塞阻隔进水。避免用力擤鼻以防病原体逆行感染,正确方法是单侧交替轻擤。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减轻耳部充血。远离噪音环境,戒烟戒酒以减少黏膜刺激。
5、中医调理肝胆湿热证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风热犯耳证适用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耳穴贴压选取内耳、神门等穴位,配合艾灸翳风穴。饮食宜清淡,忌食羊肉等发物,可适量饮用菊花决明子茶清肝泻火。
治疗期间建议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外耳道分泌物,观察是否出现头痛高热等颅内感染征兆。恢复期避免游泳及乘坐飞机,防止气压骤变加重病情。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食物,促进黏膜修复。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以防转为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