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患者需要注意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遵医嘱用药、观察症状变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分为分泌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闷胀感等症状。
1、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或游泳时建议使用防水耳塞,避免污水进入耳道。急性期禁止潜水或跳水,淋浴后可用干净棉签轻轻吸干外耳道水分。化脓性中耳炎流脓时,需每日用医用棉球清理外耳道分泌物,但不可自行深入耳道掏挖。
2、避免用力擤鼻擤鼻涕时应单侧交替进行,避免同时捏紧双侧鼻孔用力擤鼻。该动作会导致鼻咽部压力骤增,可能使病原体通过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感冒期间可配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减少鼻咽部分泌物滞留。
3、遵医嘱用药细菌性中耳炎需足疗程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或阿奇霉素。疼痛明显者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等镇痛药,化脓性中耳炎局部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禁用未经消毒的偏方滴耳,避免损伤鼓膜。
4、观察症状变化每日监测体温和耳痛程度,记录耳道分泌物性状。出现剧烈头痛、持续高热、面瘫或眩晕需立即就医,提示可能出现颅内并发症。儿童患者需关注抓耳、哭闹、拒食等行为异常,这些可能是耳痛加重的表现。
5、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季节前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减少诱发中耳炎的感染源。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二手烟。儿童群体需注意腺样体肥大问题,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腺样体增生有关。
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和锌的食物如胡萝卜、牡蛎等,有助于黏膜修复。急性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睡眠时抬高床头可减轻耳部充血,乘坐飞机时可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恢复期间避免戴入耳式耳机,减少噪音刺激。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听力明显减退,需复查耳内镜和听力检查,排除胆脂瘤型中耳炎等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