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中耳炎的药物选择需根据病因和病情决定,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布洛芬等。中耳炎可分为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遵医嘱用药。
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适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中耳炎,该药为广谱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儿童用药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疗程通常为7-10天。
2、头孢克洛头孢克洛属于第二代头孢菌素,对肺炎链球菌等中耳炎常见致病菌有效。该药可通过血-迷路屏障进入中耳腔,适合治疗伴有耳痛、发热的急性中耳炎。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
3、氧氟沙星滴耳液氧氟沙星滴耳液为局部用喹诺酮类抗生素,适用于外耳道炎合并中耳炎或鼓膜穿孔患者。使用前需清洁耳道,每日滴耳2-3次。该药可能引起局部刺激感,18岁以下患者慎用,疗程一般不超过10天。
4、氯霉素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有效,常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局部治疗。用药前需彻底清理耳道分泌物,避免接触眼睛。长期使用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新生儿及孕妇禁用。
5、布洛芬布洛芬为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中耳炎引起的耳痛和发热症状。该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反应,适合短期对症治疗。胃肠道溃疡患者慎用,用药期间应避免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合用。
中耳炎患者除药物治疗外,需注意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急性期可配合局部热敷缓解疼痛,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游泳或洗头时建议使用耳塞防水,感冒期间加强鼻腔护理。若出现听力下降、持续发热或耳道流脓超过2周,应及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儿童患者家长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按医嘱完成全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