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缺少电解质可能出现乏力、肌肉痉挛、心律失常等症状。电解质紊乱可能由大量出汗、腹泻呕吐、肾脏疾病、内分泌失调、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乏力钠离子浓度降低会导致细胞水肿,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轻度低钠血症表现为全身倦怠感,严重时可出现意识模糊。日常需注意运动后及时补充淡盐水,肾功能异常者应限制每日饮水量。
2、肌肉痉挛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均可引起肌肉抽搐,常见于小腿腓肠肌夜间痉挛。孕妇及青少年生长发育期对钙需求增加,建议每日摄入300毫升乳制品。严重抽搐需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
3、心律失常血钾异常可导致心肌细胞膜电位改变,低钾血症多表现为室性早搏,高钾血症可能引发心脏停搏。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时需定期监测血钾,肾功能不全者应避免高钾饮食。
4、感觉异常钙镁缺乏可能引发唇周麻木或肢体刺痛感,严重低钙会出现手足搐搦。甲状腺手术后患者需长期补钙,慢性酒精中毒者应加强镁剂补充。伴随癫痫发作需立即就医。
5、多尿口渴高钙血症导致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出现多尿及持续性口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每日饮水量需超过2000毫升,同时限制高钙食物摄入。尿液检查可见比重降低。
预防电解质紊乱需保持均衡饮食,运动后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高温作业人员每日钠摄入量应达到6-8克,心力衰竭患者需严格限盐。出现持续呕吐腹泻或服用利尿剂期间,建议定期检测血清电解质水平。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可在家中备用电解质检测试纸进行初步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