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会对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损害,严重威胁健康。糖尿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损伤、神经病变、感染风险增加。
1、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壁增厚和狭窄,影响血液循环。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和血脂,必要时使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预防心血管事件。
2、视网膜病变: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的微血管,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应每年进行眼底检查,早期发现病变并及时治疗,如激光光凝术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注射。
3、肾脏损伤:糖尿病肾病是慢性肾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高血糖会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逐渐下降。患者需控制血糖和血压,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保护肾功能,必要时进行透析或肾移植。
4、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或感觉异常,严重时可能导致足部溃疡和截肢。高血糖会损伤神经纤维,影响神经传导功能。患者需注意足部护理,避免外伤,使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药物缓解神经痛。
5、感染风险增加: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如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高血糖会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降低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患者需保持皮肤清洁,及时处理伤口,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
糖尿病患者需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管理血糖,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饮食上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豆类等,避免高糖、高脂饮食。运动方面可选择快走、游泳、瑜伽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遵医嘱用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有效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损害,主要危害包括急性肾损伤、电解质紊乱、脑水肿、心血管系统衰竭及感染风险增加。
1、急性肾损伤:
高血糖状态导致渗透性利尿,大量水分丢失引发肾前性氮质血症。酮体堆积会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严重时可进展为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可能出现少尿、血肌酐升高等表现,需通过补液及胰岛素治疗纠正代谢紊乱。
2、电解质紊乱:
胰岛素缺乏时大量钾离子从细胞内转移至血液,但尿液中钾排泄增加易导致低钾血症。同时伴随低钠、低磷等失衡,可能诱发心律失常或呼吸肌麻痹。治疗中需动态监测电解质水平并针对性补充。
3、脑水肿:
血糖快速下降时脑细胞渗透压调节失衡,水分向脑组织转移引发颅内压增高。儿童患者更易出现头痛、意识模糊甚至昏迷。需控制血糖下降速度,每小时不超过5毫摩尔/升。
4、心血管衰竭:
严重脱水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酸中毒抑制心肌收缩力。患者可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速甚至心源性休克。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晶体液,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5、感染风险:
高糖环境利于细菌繁殖,酮症酸中毒患者常合并肺部或泌尿系统感染。感染灶可能诱发炎症风暴,加重代谢紊乱。治疗时应筛查潜在感染源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日常需严格监测血糖,避免擅自停用胰岛素。出现多饮多尿、腹痛或呼吸深快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饮食上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保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适当补充含钾丰富的香蕉、菠菜等。规律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注明用药信息和紧急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