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喷嚏的鼻炎通常是过敏性鼻炎,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过敏性鼻炎主要由吸入过敏原引起,常见过敏原有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过敏性鼻炎可分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多在春秋季发作,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则全年均可发作。
1、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鼻黏膜接触过敏原后发生的非感染性炎症,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过敏原刺激鼻黏膜后,导致组胺等炎性介质释放,引起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和神经敏感性增高。过敏性鼻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药物控制症状。
2、血管运动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也可表现为打喷嚏,但无明确过敏原参与,多由温度变化、刺激性气味、情绪波动等因素诱发。该病发病机制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导致鼻黏膜血管舒缩异常。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异丙托溴铵鼻喷雾剂、羟甲唑啉鼻喷雾剂等药物缓解症状。
3、感染性鼻炎感染性鼻炎早期也可出现打喷嚏症状,但多伴有黄脓鼻涕、发热等感染表现。病毒或细菌感染鼻黏膜后,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分泌物增多。感染性鼻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或使用伪麻黄碱缓解鼻塞症状。
4、药物性鼻炎长期使用减充血剂类鼻喷雾剂可能导致药物性鼻炎,表现为反弹性鼻塞和打喷嚏。减充血剂过度使用会损伤鼻黏膜纤毛功能,导致药物依赖性。药物性鼻炎患者需逐步停用减充血剂,并遵医嘱改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或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
5、职业性鼻炎职业性鼻炎是指因工作环境中的刺激性物质引起的鼻炎,表现为打喷嚏、鼻塞等症状。常见职业性致敏原有木屑、化学品、乳胶等。职业性鼻炎患者需尽量避免接触致敏原,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或鼻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
过敏性鼻炎患者应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饮食上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可增强体质,但花粉季节应减少户外活动。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过敏原检测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