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脚后跟疼可能由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跟骨骨刺、脂肪垫萎缩或应力性骨折引起。
1、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连接脚跟和脚趾的厚带状组织,过度运动可能导致其微小撕裂和炎症。典型表现为晨起第一步疼痛,运动后加重。建议减少跑跳运动,使用足弓支撑垫,冰敷缓解症状。
2、跟腱炎:
跟腱连接小腿肌肉和跟骨,反复跳跃或突然增加运动量会导致跟腱劳损。疼痛多位于跟腱下端,可能伴有局部肿胀。需停止引发疼痛的运动,进行跟腱拉伸训练,穿戴有缓冲功能的运动鞋。
3、跟骨骨刺:
长期足底筋膜牵拉可能刺激跟骨形成骨质增生。X线检查可见跟骨下缘骨性突起,疼痛在长时间站立后明显。可采用超声波治疗缓解炎症,严重时需局部封闭治疗。
4、脂肪垫萎缩:
跟骨下方脂肪垫具有缓冲作用,年龄增长或长期冲击可能导致其变薄。表现为跟骨正下方深部压痛,赤足行走时症状加重。建议使用硅胶跟骨垫分散压力,避免硬质地面运动。
5、应力性骨折:
高强度运动可能导致跟骨微小骨折,常见于长跑运动员。疼痛呈进行性加重,夜间也不缓解。需立即停止运动4-6周,严重者需石膏固定。
运动后脚跟疼痛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建议选择有良好缓冲性能的运动鞋,运动前后充分热身和拉伸,控制运动强度循序渐进。可尝试游泳、骑自行车等对足跟冲击较小的运动方式交替锻炼。每日用网球按摩足底筋膜,睡前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若休息2周无改善或出现持续肿胀、皮肤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跟骨感染等严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