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类型,指冠状动脉部分阻塞导致心肌缺血但未完全中断血流,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或T波倒置而非抬高。
1、病理机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血小板聚集,形成非闭塞性血栓,血管腔狭窄程度通常在70%-90%。此时心肌供氧不足但尚未完全中断,心肌细胞处于缺血性损伤阶段,区别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透壁性坏死。
2、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持续15分钟以上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或下颌,常伴有冷汗、恶心。部分老年或糖尿病患者可能仅表现为乏力、气促等不典型症状,容易与心绞痛混淆。
3、诊断标准:
需结合心肌酶谱升高肌钙蛋白I/T超过正常上限99百分位、心电图动态演变新发ST段压低≥0.5mm或T波倒置≥2mm及临床症状三联征。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血管狭窄程度,约30%患者存在多支病变。
4、危险分层:
根据GRACE评分评估死亡风险,中高危患者评分>140需强化抗栓治疗。TIMI评分≥3分提示短期不良事件风险增加,这类患者可能需早期介入治疗。
5、治疗原则:
采用"抗栓不溶栓"策略,核心用药包括替格瑞洛等P2Y12抑制剂、肝素类抗凝剂以及他汀类药物。对于顽固性胸痛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在24小时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评估血运重建指征。
患者出院后需坚持低脂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2000毫克以内,优先选择深海鱼、燕麦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每周进行5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范围内。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以备应急使用。心理方面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情绪,睡眠时间保证7-8小时,避免情绪剧烈波动诱发心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