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量B12会致癌?科学解答:吃...
- 35岁男子确诊胃癌晚期?医生:...
- 25至45岁女性易中招!癌症正...
- 肝脏发生病变后,身体或会出现“...
- 警惕!家里出现这些小黑点,正让...
- 抗利尿激素(ADH)不适当分泌...
- 绒毛膜癌常规诊断和治疗及预后
- 治疗外阴癌的中药偏方
- 食少、纳呆半年---名师指导
- 中药治疗粉刺
- 癌性淋巴管炎
- 辨喉蛾喉痈论
- 胃酸过多的中医分型辩证论治
- 噎膈论——古人如何治食管癌
- 中西医治疗晚期肝癌临床研究进展
- 多靶点药物维持治疗延缓晚期卵巢...
- 乳腺癌:紫杉醇周疗后再行FAC...
- S-1辅助治疗已行根治术的头颈...
- 乳腺癌腋窝放疗或更具优势
- 揭秘乳腺癌成因:患者体内含有特...
- Lancent:化疗和厄洛替尼...
- 冒险抢救濒死病人 程序与生命谁...
- 2011NCCN黑色素瘤解读
- 晚期肝癌治疗总则
- 中医抗癌方推荐
- 中医药治疗肝癌的方法和思路
- 2011NCCN黑色素瘤解读 ...
- 恶性黑色素瘤脑转移全身转移使用...
- 李翰卿语录220则
- 张锡纯脉法浅述
- 上腔静脉综合征如何治疗
- 道书种种
- 肺部癌症患者术后吃什么好?皮肤...
- 我院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 排痰方 心得
- 《佛说四十二章经》 迦?摩腾共...
- 《七佛传法偈》
- 《信心铭》 【隋】 僧璨 作
- 中医铭(仿《陋室铭》)
- 道教中的玄关
- 易瑞沙引起的皮肤瘙痒怎样治疗
- 开悟后的内在特点
- 修行在开悟之后!所谓的“悟后起...
- 双氯苯二氯乙烷
-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癌
- 一例胃间质瘤患者复发后服用格列...
- 肺癌的中医药治疗
- 特罗凯联合吉西他滨是如何治疗胰...
- 打坐的方法(转元音老人 心 地...
- <元音老人文集>...
- 成佛的秘诀 --元音大师 作
- 肛管癌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 大师在喜马拉雅 摘选
- 心得一则
- 癌性淋巴管炎
- 2011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 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被发现
- 真修行证入净土念佛次第??引用...
- 杨海鹰大日如来禅实修开示(四)
- 杨海鹰大日如来禅实修开示(三)
- 杨海鹰大日如来禅实修开示(二)
- 杨海鹰大日如来禅实修开示(一)
- 杨海鹰大日如来禅实修开示(五)
- 打坐的方法(转元音老人 心地法...
- `南师怀瑾的直指
- 《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
- 《顿悟入道要门论》
- 《真心直说》
- 《顿悟入道要门论》
- 肥胖者癌症发病率明显升高
- 恶性黑色素瘤靶向治疗的进展
- 胰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 静坐冥想的秘密
- 肝癌多模式综合治疗概况
- 楞严咒心的妙用
- 如何观心(观照 )
- 星云法语 如何观照
- 胃肠间质瘤 GIST的治疗
- 格列卫(伊马替尼)副作用
- 净土修证心要 元音老人著
- 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应慎用辅助化...
- 大慧宗杲禅师书信集11
- 大慧宗杲禅师书信集10
- 大慧宗杲禅师书信集9
- 大慧宗杲禅师书信集8
- 王绵之教授巧用通阳法治疗反流性...
- 大慧宗杲禅师书信集7
- 大慧宗杲禅师书信集6
- 大慧宗杲禅师书信集5
- 大慧宗杲禅师书信集4
- 大慧宗杲禅师书信集3
- 大慧宗杲禅师书信集
- 明儒学案
- 《华严心要法门颂》阐微
- 朱子治家格言
- 知行录之一 传习录上
- 万行上师三次闭关纪实
- 止痒方治疗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所致...
-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 中医治疗胰腺癌 进展
- 内服外用综合治疗胰腺癌
- 胰腺癌中药辨证治疗经验
- 胰腺癌专方验方
- 胰腺癌临床中药处方
- 复发转移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 混着喝酒致癌率强10倍
- 多种野生中药材陷濒危困境 人工...
- 抗利尿激素不当分泌综合症。
- 肺栓塞诊断和治疗的进展
- 肺栓塞
- 温阳散寒治疗骨癌
- 胰腺癌患者一处方
- 参禅是开悟的方法
- 参话头
- 静心悟本真
- 看破世间无常 得身心快乐 得健...
- 如何观念头
- 见性和神通
- 金刚心总持论
- 如何去除杂念
- 复发卵巢癌治疗的新进展--主讲...
- 印度靶向药物之我见
- 并发静脉血栓栓塞已成为肿瘤患者...
- 替吉奥--胃癌新药
- 第十四讲 渐法顿法人元天元 九...
- 第十三讲 时子心传月圆口诀 卯...
- 第十二讲 天盗人盗生机杀机 道...
- 第六讲 知白守黑先返混沌 坎离...
- 第四讲 内养虚无外生真阳 饶他...
- 第三讲 本性妙明人人具足 谷神...
- 静心的真理--观复斋妙悟
- 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疗效有限
- 肿瘤科化疗呕吐的中医对治
- 赫赛汀用在乳腺癌辅助治疗
- 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治疗规范(2...
- 小细胞肺癌药物治疗规范(201...
- 昨日芜湖会议心得
- 黄山市人民医院的视频介绍。
- 徽州区中医世家概述
- 中药处方勿忘注明忌口
- 软组织肿瘤等活络效灵丹显奇效
- 定心汤治疗肿瘤患者不寐证
- 理冲汤治疗宫颈癌或卵巢癌
- 化裁安冲汤治疗宫颈癌
- 睡丹功诀--睡出健康来!
- 手诊歌??好记、好学、好理解
- 六神丸治疗肿瘤
- 阳和汤化裁治疗肿瘤
- 胃癌的化疗进展
- 宫颈癌的靶区勾画
- 胃癌的化疗进展
- 胰腺癌患者放疗同时加中药。
- 修道真言
- 修道真言
- 如何阅读丹经(转)
- 如何阅读丹经(转)
- 放射性皮炎治疗
- 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在晚期胰腺癌中...
- 心气无二
- 转化气质--戈教授
- 心法为本---戈教授
- 修行三病 需注意!
- 回归心灵的故乡--戈教授
- 心气无二
- 转化气质--戈教授
- 心法为本---戈教授
- 修行三病 需注意!
- 王阳明文集-答陆原静书
- 王阳明文集
- 一点感想--关于王阳明公案
- 王阳明文集-答陆原静书
- 王阳明文集
- 一点感想--关于王阳明公案
- 你真的在“修”道吗?
- 你真的在“修”道吗?
- 道德经浅解 3 杨济舟
- 道德经浅解2杨济舟
- 肠癌 中医药治疗
- 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 年...
- 道家静坐十二心法
- 吕祖《百字碑》(张三丰注)
- 道家静坐十二心法
- 吕祖《百字碑》(张三丰注)
- 胃癌化疗用药
- 替吉奥(S-1)治疗进展期胃癌
- 道门语要
- 原发性腹膜癌病因及治疗进展
- 一位多发骨转移癌患者的综合止痛...
- 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
- 晚期肝癌中医对症姑息治疗
- 原发性肝癌诊疗方案
- 淋巴瘤中药治疗
- 中医药治疗胃癌骨转移
- 胃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医中百误歌
- 医中百误歌
- 伽马刀介绍
- 灵源大道歌
- 读禅诗有感
- 打坐与静心
- 朱丹溪谈女色--值得推荐
- 灵源大道歌
- 读禅诗有感
- 奥沙利铂及其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
- PET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进...
- 抗癌平丸
- 通化金马西黄丸
- 补液 原则以及注意事项
- 癌症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
- 卵巢恶性肿瘤化疗进展
- 小儿腹泻补液计算方法
- 外科补液支持治疗原则
- 参加临床试验可获得免费用药
- 恶性体腔积液持续热灌注治疗
- 宫颈癌放疗后梅毒阳性
- 写论文查疾病不可少的 CNKI...
- 写论文查疾病不可少的 CNKI...
- 中医和西医抗癌机理的差异及中西...
- 神源消癌平片
- 平消胶囊--医保农保的抗肿瘤药
- 复方斑蝥胶囊--肝癌克星
- 复方红豆杉胶囊
- 复方芦笋合剂
- 金克槐耳颗粒
- 康莱特软胶囊--非小细胞肺癌的...
- 华蟾素口服液-抗肝癌灵药
- 亮菌口服溶液
- 贞芪扶正颗粒--滋补扶正好帮手
- 慈丹胶囊
- 鸦胆子油口服乳液
- 参芪十一味颗粒
- PET_CT临床应用 --最有...
- 肺癌中医辨证治疗
- 肝癌中药冲击疗法--一种崭新的...
- 肿瘤的中医药诊治
- 乳腺癌的中医论治???罗景光治...
- 牙痛治疗选中药
- 手术放化疗治癌也可能致癌
- 肝癌病人腹水的类型和合理治疗方...
-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
- 安徽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医...
- 软组织肉瘤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的...
- 手术、放、化疗期间中医辨证用药...
- 横纹肌肉瘤概述
- 流感中药处方经验
- 猪流感诊疗方案
- 我在临床400多例H1N1流感...
- 养生秘诀
- 养生秘诀
- 师傅练功法诀及传道心得
- 纯中药治疗肝癌病人疗效报道
- 肝癌民间单验方集萃
- 恶性葡萄胎和绒癌诊治
- 肝癌中医药治疗
- 肝癌中医药治疗
- 胰腺癌这个方子你可以试用
- 胰腺癌这个方子你可以试用
- 乳腺癌强调个体化治疗
- 乳腺癌强调个体化治疗
- 肝癌治疗
- 肝癌治疗
- 治病先制心--佛家心经精解
- 卧室桃花局,巧增桃花运
- 修道真言--治病良方
- 治病先制心--佛家心经精解
- 卧室桃花局,巧增桃花运
- 修道真言--治病良方
- 修道养生必看--古修炼家心语
- 恶性肿瘤发热处方荟萃
- 恶性肿瘤发热处方荟萃
- 陶真人养生诀--读之有感
- 乳腺癌免疫组化分析
- 乳腺癌免疫组化分析
- 新安医学的发展
- 新安医学促进古今中医教育发展的...
- 新安医学的形成及其相关状况
- 古新安医家和医籍考
- 新安医学的发展
- 新安医学促进古今中医教育发展的...
- 新安医学的形成及其相关状况
- 古新安医家和医籍考
- 肺癌的伽马刀治疗
- 周岱翰治肝癌临证经验
- 宫颈癌术前立体定向放疗可减少淋...
- 周岱翰治肝癌临证经验
- 宫颈癌术前立体定向放疗可减少淋...
- 颅内占位病变的影像学鉴别
- 颅内占位病变的影像学鉴别
- 哪些宫颈癌病人术后需要放疗?
- 哪些宫颈癌病人术后需要放疗?
- 定位定向治疗肿瘤--新时代精确...
- 定位定向治疗肿瘤--新时代精确...
- 恶性黑色素瘤诊断治疗
- 恶性黑色素瘤诊断治疗
- 谈谈癌症患者修炼气功的好处
- 中医药与放射治疗的结合
- 中医药与放射治疗的结合
- 胡凤芝教授肿瘤论治初探
- 运用现代放疗技术治疗肝癌
- 胡凤芝教授肿瘤论治初探
- 运用现代放疗技术治疗肝癌
- 前列腺癌的诊疗策略
- 前列腺癌的诊疗策略
- 伽马刀知识简介
- 什么是伽马刀,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 体部伽马刀对于哪些肿瘤疗效好
- 专家看2009年直肠癌治疗展望
- 专家看2009年直肠癌治疗展望
- 肿瘤病人顽固呃逆的处理
- 肿瘤病人顽固呃逆的处理
- 卫生部详解新医改:公立医院将切...
- 肺癌验方大全
- 卫生部详解新医改:公立医院将切...
- 肺癌验方大全
- 胆囊癌晚期怎么治疗延长生命?
- 胆囊癌晚期怎么治疗延长生命?
- 升白细胞几种有效方法
- 升白细胞几种有效方法
- 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治疗
- 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治疗
- 为了健康别熬夜了
- 为了健康别熬夜了
- 爱之恨 孕之痛---护士夫人文...
- 含笑郁金香 ----护士夫人文...
- 爱之恨 孕之痛---护士夫人文...
- 含笑郁金香 ----护士夫人文...
- 贲门癌术后消化不好如何治疗?
- 常用的肺癌中药处方
- 粒子放射技术介绍--一种新颖的...
- 《宇宙时空全息统一场学》--疾...
- 肺癌死亡病例临床资料分析
- 中医姑息治疗--你我共同关注
- 中医姑息治疗--你我共同关注
- 肿瘤患者中药如何进补
- 肿瘤患者中药如何进补
- 冬至进补最佳时机--防病优于治...
- 冬至进补最佳时机--防病优于治...
- 建议开展肿瘤病人气功疗法辅助治...
- 建议开展肿瘤病人气功疗法辅助治...
-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回顾性分...
-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回顾性分...
- 肝癌中医治疗注意点
- 中药治疗癌症的优点
- 肝癌中医治疗注意点
- 中药治疗癌症的优点
- 肝癌现代放疗的进展
- 肝癌现代放疗的进展
- 中药治疗多汗症疗效观察
- 中药治疗多汗症疗效观察
- 《传心法要》简介
- 作者:张徽声|发布时间:2012-04-10|浏览量:596次
《传心法要》简介
黄檗禅师简介
裴休居士简介
序+目录+编注
黄檗山《传心法要》
1、悟心与成佛
2、恶法与正道
3、即心是法
4、正道修行要诀黄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张徽声
5、修行的是与非
6、方便与根本的区别
7、觉悟不在知解
8、情识心是妄心
9、修行只在无心
10、解经不是修持
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11、一心与六度万行
12、取相皆是虚妄
13、有见即是障碍
14、即心是佛
15、无心是牢强精进
16、如何觉悟自心
17、平常心是真修
18、死活与宾主
19、分别见是障
20、忘己绝迹是涅?
21、羊角与慧剑
22、如何是见性
23、法不在言思
24、取舍心是障
25、授记与除妄
26、是法不可得
27、无明是道场
28、无心成大智
编辑本段《传心法要》全文
师谓休曰。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言。纵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唯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著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为诸佛时此心不添。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遇缘即施。缘息即寂。若不决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与道相乖。此心即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著相。无始已来无著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已来无次第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佛及众生心亦如此。若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为著相故。唯此一心更无微尘许法可得。即心是佛。如今学道人。不悟此心体。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著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何故。无心者无一切心也。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塞不碍。无能所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趋者不敢入此法。恐落空无栖泊处故。望崖而退。例皆广求知见。所以求知见者如毛。悟道者如角。文殊当理。普贤当行。理者真空无碍之理。行者离相无尽之行。观音当大慈。势至当大智。维摩者净名也。净者性也。名者相也。性相不异。故号净名。诸大菩萨所表者人皆有之。不离一心悟之即是。今学道人。不向自心中悟。乃于心外著相取境。皆与道背。恒河沙者。佛说是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践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尿臭秽沙亦不恶。此心即无心之心。离一切相。众生诸佛更无差别。但能无心。便是究竟。学道人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被三乘功行拘系不得解脱。然证此心有迟疾。有闻法一念便得无心者。有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乃得无心者。长短得无心乃住。更无可修可证。实无所得。真实不虚。一念而得。与十地而得者。功用恰齐。更无深浅。只是历劫枉受辛勤耳。造恶造善皆是著相。著相造恶枉受轮回。著相造善枉受劳苦。总不如言下便自认取本法。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将心无心。心却成有。默契而已。绝诸思议。故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此心是本源清净。佛人皆有之。蠢动含灵。与诸佛菩萨一体不异。只为妄想分别造种种业。果本佛上实无一物。虚通寂静。明妙安乐而已。深自悟入。直下便是。圆满具足更无所欠。纵使三?精进修行历诸地位。及一念证时。只证元来。自佛向上更不添得一物。却观历劫功用。总是梦中妄为。故如来云。我于阿耨菩提。实无所得。若有所得。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又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菩提。即此本源清净心。与众生诸佛世界山河。有相无相遍十方界。一切平等无彼我相。此本源清净心。常自圆明遍照。世人不悟。只认见闻觉知为心。为见闻觉知所覆。所以不睹精明本体。但直下无心。本体自现。如大日轮升于虚空。遍照十方更无障碍。故学道人唯认见闻觉知施为动作。空却见闻觉知。即心路绝无入处。但于见闻觉知处认本心。然本心不属见闻觉知。亦不离见闻觉知。但莫于见闻觉者上起见解。亦莫于见闻觉知上动念。亦莫离见闻觉知觅心。亦莫舍见闻觉知取法。不即不离。不住不著。纵横自在。无非道场。世人闻道。诸佛皆传心法。将谓心上别有一法可证可取。遂将心觅法。不知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不可将心更求于心。历千万劫终无得日。不如当下无心。便是本法。如力士迷额内珠。向外求觅。周行十方终不能得。智者指之。当时自见本珠如故。故学道人。迷自本心。不认为佛。遂向外求觅。起功用行。依次第证。历劫勤求永不成道。不如当下无心。决定知一切法。本无所有。亦无所得。无依无住。无能无所。不动妄念。便证菩提。及证道时。只证本心。佛历劫功用。并是虚修。如力士得珠时。只得本额珠。不关向外求觅之力。故佛言。我于阿耨菩提。实无所得。恐人不信。故引五眼所见。五语所言。真实不虚。是第一义谛。 学道人莫疑四大为身。四大无我。我亦无主。故知此身。无我亦无主。五阴为心。五阴无我亦无主。故知此心。无我亦无主。六根六尘六识和合。生灭亦复如是。十八界既空。一切皆空。唯有本心荡然清净。有识食有智食。四大之身饥疮为患。随顺给养不生贪著。谓之智食。恣情取味妄生分别。惟求适口不生厌离。谓之识食。声闻者。因声得悟。故谓之声闻。但不了自心。于声教上起解。或因神通。或因瑞相。言语运动。闻有菩提涅盘。三僧?劫修成佛道。皆属声闻道。谓之声闻。佛唯直下顿了自心。本来是佛。无一法可得。无一行可修。此是无上道。此是真如佛。学道人只怕一念有。即与道隔矣。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佛。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唯学无求无著。无求即心不生。无著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八万四千法门。对八万四千烦恼。只是教化接引门。本无一切法。离即是法。知离者是佛。但离一切烦恼。是无法可得。 学道人若欲得知要诀。但莫于心上著一物。言佛真法身犹若虚空。此是喻法身即虚空。虚空即法身。常人谓法身遍虚空处。虚空中含容法身。不知法身即虚空。虚空即法身也。若定言有虚空。虚空不是法身。若定言有法身。法身不是虚空。但莫作虚空解。虚空即法身。莫作法身解。法身即虚空。虚空与法身无异相。佛与众生无异相。生死与涅盘无异相。烦恼与菩提无异相。离一切相即是佛。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忘境犹易。忘心至难。人不敢忘心。恐落空无捞摸处。不知空本无空。唯一真法界耳。此灵觉性。无始已来与虚空同寿。未曾生未曾灭。未曾有未曾无。未曾秽未曾净。未曾喧未曾寂。未曾少未曾老。无方所无内外。无数量无形相。无色像无音声。不可觅不可求。不可以智慧识。不可以言语取。不可以境物会。不可以功用到。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盘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一念离真皆为妄想。不可以心更求于心。不可以佛更求于佛。不可以法更求于法。故学道人直下无心。默契而已。拟心即差。以心传心。此为正见。慎勿向外逐境。认境为心。是认贼为子。为有贪嗔痴。即立戒定慧。本无烦恼。焉有菩提。故祖师云。佛说一切法。为除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本源清净佛上。更不著一物。譬如虚空。虽以无量珍宝庄严。终不能住。佛性同虚空。虽以无量功德智慧庄严。终不能住。但迷本性。转不见耳。所谓心地法门。万法皆依此心建立。遇境即有。无境即无。不可于净性上转作境解。所言定慧。鉴用历历。寂寂惺惺。见闻觉知。皆是境上作解。暂为中下根人说即得。若欲亲证。皆不可作如此见解。尽是境法有没处没于有地。但于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九月一日。师谓休曰。自达摩大师到中国。唯说一心。唯传一法。以佛传佛。不说余佛。以法传法。不说余法。法即不可说之法。佛即不可取之佛。乃是本源清净心也。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般若为慧。此慧即无相本心也。凡夫不趣道。唯恣六情乃行六道。学道人一念计生死。即落魔道。一念起诸见。即落外道。见有生。趣其灭。即落声闻道。不见有生。唯见有灭。即落缘觉道。法本不生。今亦无灭。不起二见。不厌不欣。一切诸法。唯是一心。然后乃为佛乘也。凡夫皆逐境生心。心遂欣厌。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若不忘心而但除境。境不可除。只益纷扰。故万法唯心。心亦不可得。复何求哉?学般若人。不见有一法可得。绝意三乘。唯一真实。不可证得。谓我能证能得。皆增上慢人。法华会上。拂衣而去者。皆斯徒也。故佛言。我于菩提。实无所得。默契而已。凡人临欲终时。但观五蕴皆空。四大无我。真心无相。不去不来。生时性亦不来。死时性亦不去。湛然圆寂。心境一如。但能如是。直下顿了。不为三世所拘系。便是出世人也。切不得有分毫趣向。若见善相。诸佛来迎。及种种现前。亦无心随去。若见恶相。种种现前。亦无心怖畏。但自忘心。同于法界。便得自在。此即是要节也。 十月八日。师谓休曰。言化城者。二乘及十地等觉妙觉。皆是权立接引之教。并为化城。言宝所者。乃真心本佛自性之宝。此宝不属情量。不可建立。无佛无众生。无能无所。何处有城。若问此即是化城。何处为宝所。宝所不可指。指即有方所。非真宝所也。故云在近而已。不可定量言之。但当体会契之即是。言阐提者。信不具也。一切六道众生。乃至二乘。不信有佛果。皆谓之断善根阐提。菩萨者。深信有佛法。不见有大乘小乘。佛与众生。同一法性。乃谓之善根阐提。大抵因声教而悟者。谓之声闻。观因缘而悟者。谓之缘觉。若不向自心中悟。虽至成佛。亦谓之声闻佛。学道人多于教法上悟。不于心法上悟。虽历劫修行。终不是本佛。若不于心悟。乃至于教法上悟。即轻心重教。遂成逐块忘于本心。故但契本心。不用求法。心即法也。凡人多为境碍。心事碍理。常欲逃境以安心。屏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碍境。理碍事。但令心空。境自空。但令理寂。事自寂。勿倒用心也。凡人多不肯空心。恐落于空。不知自心本空。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著。然舍有三等。内外身心一切俱舍。犹如虚空无所取著。然后随方应物。能所皆忘。是为大舍。若一边行道布德。一边旋舍。无希望心。是为中舍。若广修众善有所希望。闻法知空。遂乃不著。是为小舍。大舍如火烛在前。更无迷悟。中舍如火烛在傍。或明或暗。小舍如火烛在后。不见坑阱。故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过去心不可得。是过去舍。现在心不可得。是现在舍。未来心不可得。是未来舍。所谓三世俱舍。自如来付法迦叶已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印著空即印不成文。印著物即印不成法。故以心印心。心心不异。能印所印俱难契会。故得者少。然心即无心。得即无得。佛有三身。法身说自性虚通法。报身说一切清净法。化身说六度万行法。法身说法。不可以言语音声形相文字而求。无所说无所证。自性虚通而已。故曰。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报身化身。皆随机感现。所说法亦随事应根。以为摄化。皆非真法。故曰。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所言同是一精明。分为六和合。一精明者。一心也。六和合者。六根也。此六根各与尘合。眼与色合。耳与声合。鼻与香合。舌与味合。身与触合。意与法合。中间生六识为十八界。若了十八界无所有。束六和合为一精明。一精明者。即心也。学道人皆知此。但不能免作一精明六和合解。遂被法缚不契本心。如来现世。欲说一乘真法。则众生不信兴谤。没于苦海。若都不说。则堕悭贪。不为众生溥舍妙道。遂设方便说有三乘。乘有大小。得有浅深。皆非本法。故云。唯有一乘道。余二则非真。然终未能显一心法。故召迦叶同法座。别付一心。离言说法。此一枝法令别行。若能契悟者。便至佛地矣。 问:如何是道。如何修行。师云:道是何物。汝欲修行。问:诸方宗师相承。参禅学道如何。师云:引接钝根人语。未可依凭。云:此即是引接钝根人语。未审接上根人复说何法。师云:若是上根人。何处更就人觅他。自己尚不可得。何况更别有法当情。不见教中云。法法何状。云:若如此。则都不要求觅也。师云:若与么则省心力。云:如是则浑成断绝。不可是无也。师云:阿谁教他无。他是阿谁。尔拟觅他。云:既不许觅。何故又言莫断他。师云:若不觅便休。即谁教尔断。尔见目前虚空。作么生断他。云:此法可得便同虚空否。师云:虚空早晚向尔道有。同有异我。暂如此说。尔便向这里生解。云:应是不与人生解耶。师云:我不曾障尔。要且解属于情。情生则智隔。云:向这里莫生情是否。师云:若不生情。阿谁道是。 问:才向和尚处发言。为什么便言话堕。师云:汝自是不解语人。有什么堕负。 问:向来如许多言说。皆是抵敌语。都未曾有实法指示于人。师云:实法无颠倒。汝今问处自生颠倒。觅什么实法。云:既是问处自生颠倒。和尚答处如何。师云:尔且将物照面看。莫管他人。又云:只如个痴狗相似。见物动处便吠。风吹草木也不别。又云:我此禅宗从上相承已来。不曾教人求知求解。只云学道。早是接引之词。然道亦不可学。情存学解。却成迷道。道无方所。名大乘心。此心不在内外中间。实无方所。第一不得作知解。只是说汝如今情量处。情量若尽。心无方所。此道天真。本无名字。只为世人不识。迷在情中。所以诸佛出来。说破此事。恐汝诸人不了。权立道名。不可守名而生解。故云。得鱼忘筌。身心自然达道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沙门果者。息虑而成。不从学得。汝如今将心求心。傍他家舍。只拟学取。有什么得时。古人心利。才闻一言。便乃绝学。所以唤作绝学无为闲道人。今时人只欲得多知多解。广求文义。唤作修行。不知多知多解。翻成壅塞。唯知多与儿酥乳吃。消与不消都总不知。三乘学道人。皆是此样。尽名食不消者。所谓知解不消。皆为毒药。尽向生灭中取。真如之中都无此事。故云。我王库内无如是刀。从前所有一切解处。尽须摒却。令空更无分别。即是空如来藏。如来藏者。更无纤尘可有。即是破有法王。出现世间。亦云。我于然灯佛所。无少法可得。此语只为空。尔情量知解但销?。表里情尽都无依执。是无事人。三乘教网。只是应机之药。随宜所说。临时施设。各各不同。但能了知。即不被惑。第一不得于一机一教边。守文作解。何以如此。实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我此宗门不论此事。但知息心即休。更不用思前虑后。 问:从上来皆云。即心是佛。未审即那个心是佛。师云:尔有几个心。云:为复即凡心是佛。即圣心是佛。师云:尔何处有凡圣心耶。云:即今三乘中。说有凡圣。和尚何得言无。师云:三乘中分明向尔道。凡圣心是妄。尔今不解。返执为有。将空作实。岂不是妄。妄故迷心。汝但除却凡情圣境。心外更无别佛。祖师西来。直指一切人全体是佛。汝今不识。执凡执圣向外驰骋。还自迷心。所以向汝道。即心是佛。一念情生即堕异趣。无始已来不异今日。无有异法故名成等正觉。云:和尚所言即者。是何道理。师云:觅什么道理。才有道理。便即心异。云:前言无始已来。不异今日。此理如何。师云:只为觅故。汝自异他。汝若不觅。何处有异。云:既是不异。何更用说即。师云:汝若不信凡圣。阿谁向汝道即。即若不即。心亦不心。可中心即俱忘。阿尔便拟向何处觅去。 问:妄能障自心。未审而今以何遣妄。师云:起妄遣妄亦成妄。妄本无根。只因分别而有。尔但于凡圣两处情尽。自然无妄更拟。若为遣他。都不得有纤毫依执。名为我舍两臂。必当得佛。云:既无依执。当何相承。师云:以心传心。云:若心相传。云何言心亦无。师云:不得一法名为传心。若了此心。即是无心无法。云:若无心无法。云何名传。师云:汝闻道传心。将谓有可得也。所以祖师云。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所得。得时不说知。此事若教汝会。何堪也。 问:只如目前虚空。可不是境。岂无指境见心乎。师云:什么心教汝向境上见。设汝见得。只是个照境的心。如人以镜照面。纵然得见眉目分明。原来只是影像。何关汝事。云:若不因照。何时得见。师云:若也涉因。常须假物。有什么了时。汝不见他向汝道。撒手似君无一物。徒劳谩说数千般。云:他若识了。照亦无物耶。师云:若是无物。更何用照。尔莫开眼?语去。 上堂云:百种多知。不如无求。最第一也。道人是无事人。实无许多般心。亦无道理可说。无事散去。 问:如何是世谛。师云:说葛藤作什么。本来清净。何假言说问答。但无一切心。即名无漏智。汝每日行住坐卧。一切言语。但莫著有为法。出言瞬目尽同无漏。如今末法向去。多是学禅道者。皆著一切声色。何不与我心心同虚空去。如枯木石头去。如塞灰死火去。方有少分相应。若不如是。他日尽被阎老子拷尔在。尔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不是省力的事?到此之时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是尔清净法身。名为阿耨菩提。若不会此意。纵尔学得多知。勤苦修行。草衣木食。不识自心尽名邪行。定作天魔眷属。如此修行。当复何益。志公云。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饶尔学得三贤四果十地满心。也只是在凡圣内坐。不见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为尔不是与么人。须要向古人建化门广学知解。志公云。不逢出世明师。枉服大乘法药。尔如今一切时中行住坐卧。但学无心。久久须实得。为尔力量小。不能顿超。但得三年五年或十年。须得个入头处。自然会去。为尔不能如是。须要将心学禅学道。佛法有什么交涉。故云。如来所说皆为化人。如将黄叶为金止小儿啼。决定不实。若有实得。非我宗门下客。且与尔本体有甚交涉。故经云。实无少法可得。名为阿耨菩提。若也会得此意。方知佛道魔道俱错。本来清净皎皎地。无方圆。无大小。无长短等相。无漏无为。无迷无悟。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一切不如心真实。法身从古至今。与佛祖一般。何处欠少一毫毛。既会如是意。大须努力。尽今生去。出息不保入息。 问:六祖不会经书。何得传衣为祖。秀上座是五百人首座。为教授师。讲得三十二本经论。云何不传衣。师云:为他有心。是有为法。所修所证。将为是也。所以五祖付六祖。六祖当时只是默契。得密授如来甚深意。所以付法与他。汝不见道: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若会此意。方名出家儿。方好修行。若不信。云何明上座走来大庾岭头寻六祖。六祖便问:汝来求何事。为求衣。为求法。明上座云:不为衣来。但为法来。六祖云:汝且暂时敛念。善恶都莫思量。明乃禀语。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恶。正当与么时。还我明上座父母未生时面目来。明于言下忽然默契。便礼拜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某甲在五祖会中。枉用三十年工夫。今日方省前非。六祖云:如是。到此之时。方知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在言说。岂不见。阿难问迦叶云。世尊传金?外别传何物。迦叶召阿难。阿难应诺。迦叶云。倒却门前刹竿著。此便是祖师之标榜也。甚深阿难三十年为侍者。只为多闻智慧。被佛诃云:汝千日学慧。不如一日学道。若不学道。滴水难消。 问:如何得不落阶级。师云: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行。未曾踏着一片地。与摩时无人我等相。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更时时念念。不见一切相。莫认前后三际。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安然端坐。任运不拘。方名解脱。努力努力。此门中千人万人。只得三个五个。若不将为事。受殃有日在。故云:著力今生须了却。谁能累劫受余殃。 《传心法要》终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