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量B12会致癌?科学解答:吃...
- 35岁男子确诊胃癌晚期?医生:...
- 25至45岁女性易中招!癌症正...
- 肝脏发生病变后,身体或会出现“...
- 警惕!家里出现这些小黑点,正让...
- 抗利尿激素(ADH)不适当分泌...
- 绒毛膜癌常规诊断和治疗及预后
- 治疗外阴癌的中药偏方
- 食少、纳呆半年---名师指导
- 中药治疗粉刺
- 癌性淋巴管炎
- 辨喉蛾喉痈论
- 胃酸过多的中医分型辩证论治
- 噎膈论——古人如何治食管癌
- 中西医治疗晚期肝癌临床研究进展
- 多靶点药物维持治疗延缓晚期卵巢...
- 乳腺癌:紫杉醇周疗后再行FAC...
- S-1辅助治疗已行根治术的头颈...
- 乳腺癌腋窝放疗或更具优势
- 揭秘乳腺癌成因:患者体内含有特...
- Lancent:化疗和厄洛替尼...
- 冒险抢救濒死病人 程序与生命谁...
- 2011NCCN黑色素瘤解读
- 晚期肝癌治疗总则
- 中医抗癌方推荐
- 中医药治疗肝癌的方法和思路
- 2011NCCN黑色素瘤解读 ...
- 恶性黑色素瘤脑转移全身转移使用...
- 李翰卿语录220则
- 上腔静脉综合征如何治疗
- 道书种种
- 肺部癌症患者术后吃什么好?皮肤...
- 我院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 排痰方 心得
- 《佛说四十二章经》 迦?摩腾共...
- 《七佛传法偈》
- 《信心铭》 【隋】 僧璨 作
- 中医铭(仿《陋室铭》)
- 道教中的玄关
- 易瑞沙引起的皮肤瘙痒怎样治疗
- 开悟后的内在特点
- 修行在开悟之后!所谓的“悟后起...
- 双氯苯二氯乙烷
-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癌
- 一例胃间质瘤患者复发后服用格列...
- 肺癌的中医药治疗
- 特罗凯联合吉西他滨是如何治疗胰...
- 打坐的方法(转元音老人 心 地...
- <元音老人文集>...
- 成佛的秘诀 --元音大师 作
- 肛管癌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 大师在喜马拉雅 摘选
- 心得一则
- 癌性淋巴管炎
- 2011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 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被发现
- 真修行证入净土念佛次第??引用...
- 杨海鹰大日如来禅实修开示(四)
- 杨海鹰大日如来禅实修开示(三)
- 杨海鹰大日如来禅实修开示(二)
- 杨海鹰大日如来禅实修开示(一)
- 杨海鹰大日如来禅实修开示(五)
- 打坐的方法(转元音老人 心地法...
- `南师怀瑾的直指
- 《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
- 《顿悟入道要门论》
- 《真心直说》
- 《顿悟入道要门论》
- 肥胖者癌症发病率明显升高
- 恶性黑色素瘤靶向治疗的进展
- 胰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 《传心法要》简介
- 静坐冥想的秘密
- 肝癌多模式综合治疗概况
- 楞严咒心的妙用
- 如何观心(观照 )
- 星云法语 如何观照
- 胃肠间质瘤 GIST的治疗
- 格列卫(伊马替尼)副作用
- 净土修证心要 元音老人著
- 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应慎用辅助化...
- 大慧宗杲禅师书信集11
- 大慧宗杲禅师书信集10
- 大慧宗杲禅师书信集9
- 大慧宗杲禅师书信集8
- 王绵之教授巧用通阳法治疗反流性...
- 大慧宗杲禅师书信集7
- 大慧宗杲禅师书信集6
- 大慧宗杲禅师书信集5
- 大慧宗杲禅师书信集4
- 大慧宗杲禅师书信集3
- 大慧宗杲禅师书信集
- 明儒学案
- 《华严心要法门颂》阐微
- 朱子治家格言
- 知行录之一 传习录上
- 万行上师三次闭关纪实
- 止痒方治疗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所致...
-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 中医治疗胰腺癌 进展
- 内服外用综合治疗胰腺癌
- 胰腺癌中药辨证治疗经验
- 胰腺癌专方验方
- 胰腺癌临床中药处方
- 复发转移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 混着喝酒致癌率强10倍
- 多种野生中药材陷濒危困境 人工...
- 抗利尿激素不当分泌综合症。
- 肺栓塞诊断和治疗的进展
- 肺栓塞
- 温阳散寒治疗骨癌
- 胰腺癌患者一处方
- 参禅是开悟的方法
- 参话头
- 静心悟本真
- 看破世间无常 得身心快乐 得健...
- 如何观念头
- 见性和神通
- 金刚心总持论
- 如何去除杂念
- 复发卵巢癌治疗的新进展--主讲...
- 印度靶向药物之我见
- 并发静脉血栓栓塞已成为肿瘤患者...
- 替吉奥--胃癌新药
- 第十四讲 渐法顿法人元天元 九...
- 第十三讲 时子心传月圆口诀 卯...
- 第十二讲 天盗人盗生机杀机 道...
- 第六讲 知白守黑先返混沌 坎离...
- 第四讲 内养虚无外生真阳 饶他...
- 第三讲 本性妙明人人具足 谷神...
- 静心的真理--观复斋妙悟
- 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疗效有限
- 肿瘤科化疗呕吐的中医对治
- 赫赛汀用在乳腺癌辅助治疗
- 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治疗规范(2...
- 小细胞肺癌药物治疗规范(201...
- 昨日芜湖会议心得
- 黄山市人民医院的视频介绍。
- 徽州区中医世家概述
- 中药处方勿忘注明忌口
- 软组织肿瘤等活络效灵丹显奇效
- 定心汤治疗肿瘤患者不寐证
- 理冲汤治疗宫颈癌或卵巢癌
- 化裁安冲汤治疗宫颈癌
- 睡丹功诀--睡出健康来!
- 手诊歌??好记、好学、好理解
- 六神丸治疗肿瘤
- 阳和汤化裁治疗肿瘤
- 胃癌的化疗进展
- 宫颈癌的靶区勾画
- 胃癌的化疗进展
- 胰腺癌患者放疗同时加中药。
- 修道真言
- 修道真言
- 如何阅读丹经(转)
- 如何阅读丹经(转)
- 放射性皮炎治疗
- 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在晚期胰腺癌中...
- 心气无二
- 转化气质--戈教授
- 心法为本---戈教授
- 修行三病 需注意!
- 回归心灵的故乡--戈教授
- 心气无二
- 转化气质--戈教授
- 心法为本---戈教授
- 修行三病 需注意!
- 王阳明文集-答陆原静书
- 王阳明文集
- 一点感想--关于王阳明公案
- 王阳明文集-答陆原静书
- 王阳明文集
- 一点感想--关于王阳明公案
- 你真的在“修”道吗?
- 你真的在“修”道吗?
- 道德经浅解 3 杨济舟
- 道德经浅解2杨济舟
- 肠癌 中医药治疗
- 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 年...
- 道家静坐十二心法
- 吕祖《百字碑》(张三丰注)
- 道家静坐十二心法
- 吕祖《百字碑》(张三丰注)
- 胃癌化疗用药
- 替吉奥(S-1)治疗进展期胃癌
- 道门语要
- 原发性腹膜癌病因及治疗进展
- 一位多发骨转移癌患者的综合止痛...
- 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
- 晚期肝癌中医对症姑息治疗
- 原发性肝癌诊疗方案
- 淋巴瘤中药治疗
- 中医药治疗胃癌骨转移
- 胃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医中百误歌
- 医中百误歌
- 伽马刀介绍
- 灵源大道歌
- 读禅诗有感
- 打坐与静心
- 朱丹溪谈女色--值得推荐
- 灵源大道歌
- 读禅诗有感
- 奥沙利铂及其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
- PET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进...
- 抗癌平丸
- 通化金马西黄丸
- 补液 原则以及注意事项
- 癌症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
- 卵巢恶性肿瘤化疗进展
- 小儿腹泻补液计算方法
- 外科补液支持治疗原则
- 参加临床试验可获得免费用药
- 恶性体腔积液持续热灌注治疗
- 宫颈癌放疗后梅毒阳性
- 写论文查疾病不可少的 CNKI...
- 写论文查疾病不可少的 CNKI...
- 中医和西医抗癌机理的差异及中西...
- 神源消癌平片
- 平消胶囊--医保农保的抗肿瘤药
- 复方斑蝥胶囊--肝癌克星
- 复方红豆杉胶囊
- 复方芦笋合剂
- 金克槐耳颗粒
- 康莱特软胶囊--非小细胞肺癌的...
- 华蟾素口服液-抗肝癌灵药
- 亮菌口服溶液
- 贞芪扶正颗粒--滋补扶正好帮手
- 慈丹胶囊
- 鸦胆子油口服乳液
- 参芪十一味颗粒
- PET_CT临床应用 --最有...
- 肺癌中医辨证治疗
- 肝癌中药冲击疗法--一种崭新的...
- 肿瘤的中医药诊治
- 乳腺癌的中医论治???罗景光治...
- 牙痛治疗选中药
- 手术放化疗治癌也可能致癌
- 肝癌病人腹水的类型和合理治疗方...
-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
- 安徽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医...
- 软组织肉瘤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的...
- 手术、放、化疗期间中医辨证用药...
- 横纹肌肉瘤概述
- 流感中药处方经验
- 猪流感诊疗方案
- 我在临床400多例H1N1流感...
- 养生秘诀
- 养生秘诀
- 师傅练功法诀及传道心得
- 纯中药治疗肝癌病人疗效报道
- 肝癌民间单验方集萃
- 恶性葡萄胎和绒癌诊治
- 肝癌中医药治疗
- 肝癌中医药治疗
- 胰腺癌这个方子你可以试用
- 胰腺癌这个方子你可以试用
- 乳腺癌强调个体化治疗
- 乳腺癌强调个体化治疗
- 肝癌治疗
- 肝癌治疗
- 治病先制心--佛家心经精解
- 卧室桃花局,巧增桃花运
- 修道真言--治病良方
- 治病先制心--佛家心经精解
- 卧室桃花局,巧增桃花运
- 修道真言--治病良方
- 修道养生必看--古修炼家心语
- 恶性肿瘤发热处方荟萃
- 恶性肿瘤发热处方荟萃
- 陶真人养生诀--读之有感
- 乳腺癌免疫组化分析
- 乳腺癌免疫组化分析
- 新安医学的发展
- 新安医学促进古今中医教育发展的...
- 新安医学的形成及其相关状况
- 古新安医家和医籍考
- 新安医学的发展
- 新安医学促进古今中医教育发展的...
- 新安医学的形成及其相关状况
- 古新安医家和医籍考
- 肺癌的伽马刀治疗
- 周岱翰治肝癌临证经验
- 宫颈癌术前立体定向放疗可减少淋...
- 周岱翰治肝癌临证经验
- 宫颈癌术前立体定向放疗可减少淋...
- 颅内占位病变的影像学鉴别
- 颅内占位病变的影像学鉴别
- 哪些宫颈癌病人术后需要放疗?
- 哪些宫颈癌病人术后需要放疗?
- 定位定向治疗肿瘤--新时代精确...
- 定位定向治疗肿瘤--新时代精确...
- 恶性黑色素瘤诊断治疗
- 恶性黑色素瘤诊断治疗
- 谈谈癌症患者修炼气功的好处
- 中医药与放射治疗的结合
- 中医药与放射治疗的结合
- 胡凤芝教授肿瘤论治初探
- 运用现代放疗技术治疗肝癌
- 胡凤芝教授肿瘤论治初探
- 运用现代放疗技术治疗肝癌
- 前列腺癌的诊疗策略
- 前列腺癌的诊疗策略
- 伽马刀知识简介
- 什么是伽马刀,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 体部伽马刀对于哪些肿瘤疗效好
- 专家看2009年直肠癌治疗展望
- 专家看2009年直肠癌治疗展望
- 肿瘤病人顽固呃逆的处理
- 肿瘤病人顽固呃逆的处理
- 卫生部详解新医改:公立医院将切...
- 肺癌验方大全
- 卫生部详解新医改:公立医院将切...
- 肺癌验方大全
- 胆囊癌晚期怎么治疗延长生命?
- 胆囊癌晚期怎么治疗延长生命?
- 升白细胞几种有效方法
- 升白细胞几种有效方法
- 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治疗
- 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治疗
- 为了健康别熬夜了
- 为了健康别熬夜了
- 爱之恨 孕之痛---护士夫人文...
- 含笑郁金香 ----护士夫人文...
- 爱之恨 孕之痛---护士夫人文...
- 含笑郁金香 ----护士夫人文...
- 贲门癌术后消化不好如何治疗?
- 常用的肺癌中药处方
- 粒子放射技术介绍--一种新颖的...
- 《宇宙时空全息统一场学》--疾...
- 肺癌死亡病例临床资料分析
- 中医姑息治疗--你我共同关注
- 中医姑息治疗--你我共同关注
- 肿瘤患者中药如何进补
- 肿瘤患者中药如何进补
- 冬至进补最佳时机--防病优于治...
- 冬至进补最佳时机--防病优于治...
- 建议开展肿瘤病人气功疗法辅助治...
- 建议开展肿瘤病人气功疗法辅助治...
-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回顾性分...
-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回顾性分...
- 肝癌中医治疗注意点
- 中药治疗癌症的优点
- 肝癌中医治疗注意点
- 中药治疗癌症的优点
- 肝癌现代放疗的进展
- 肝癌现代放疗的进展
- 中药治疗多汗症疗效观察
- 中药治疗多汗症疗效观察
- 张锡纯脉法浅述
- 作者:张徽声|发布时间:2013-03-25|浏览量:876次
一代大师、近代名医,盐山张锡纯,是一位善于继承,又勇于开拓进取的医家。他注重实践,临证辨治,精于脉法,且多深邃之见。张氏有云:“医家四诊,以辨证为最要。医者终身临证,而于诊脉之际,总觉游移而无确据。此固因脉法之难学,实亦脉学之出,不能简要详明,令人一目了然也。”余以研习张良之学,就《衷中参西录》中脉法,试为下述。黄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张徽声
(一)三部总看
张氏诊脉常用寸关尺“三部总看”法,认为“脉虽分部位,而其大致实不分部位”,“一身之中,无论何处气虚,脉之三部皆现弱象”。他虽宗寸关尺三部各配脏腑之说,但三部分诊以候脏腑诊法,却很少用。著中记述脉象近三十种,其中以“强浮数微细沉迟洪滑”九种论述为多,以各脉象主证为:
1.弦脉
主肝血少,肝阴虚,肝火浮动,或疼痛。常见:
(1)左脉弦细、无力。见于产后下血,血陷气陷,肺劳痰喘气虚。兼硬为肝血虚、津液不足。高年之脉多弦细,因气虚,故无甚起伏;又血虚,是以细而不濡。亦见于肝疏泄减弱,而致小便小利,阴虚水肿。
(2)左脉弦硬、有力、长。见于下元虚损,肝肾阴亏,阴虚不能潜阳,肝胆急火炎起,或肝火与肝气相并,冲激胃腑,致胃气不得下行,或冲气因虚上冲,并迫胃气上逆,吐血,咳逆。脉似有力,而非真有力,李土材脉诀谓“直上直下,冲脉昭昭”者即此。并见于肝胆火上冲过甚之中风证。兼数者,见于热久竭涸阴血、液亏损甚。弦硬而沉者,兼肝气郁结。
(3)左脉弦细、硬,而右脉濡兼沉者,湿痰留饮,中焦气化不足。
(4)右脉弦细、无力。土为木伤,脾胃失于健运,胁痛,胃脘痛。
(5)右脉弦硬、有力、长,大于左脉。冲气上冲,胃气不降,胃阴虚。牙痛或外感热人阳明之府。虚劳咳嗽,中风,吐血。若重按不实者,皆有气血亏损。
(6)左右脉弦细、无力。气血两亏,痢,肠炎。阴阳两虚而阴虚为甚。或脾胃湿寒,不能运化饮食下行,致成留饮。或气血虚衰,又劳心过度而痰饮盛。兼迟,则为寒饮结胸,阻塞气化。弦细甚,则心肺脾胃阳分虚惫,不能运化精微,以生气血。
(7)左右脉弦硬、有力、长。亦阴分有亏,肝木之盛。冲气上冲过甚,迫其胃气不降,膈食证,或久痢阴虚、肝胆蕴有实热。
(8)左脉平和、微无力;右脉弦似有力。肾阴虚致冲气挟痰上冲。
综之,弦脉主肝肾阴虚、肝血不足。左脉弦,已阴虚不能潜阳,肝火浮动;右脉弦,已肝火与肝气并冲、胃上逆。兼数者热甚,兼沉者肝气郁。细而无力者气虚,硬而有力者虚火盛。其治,以滋阴、平肝、清热、降胃、安冲诸法。
2.浮脉
主气血亏虚。常见:
(1)左脉浮弦、有力、按之不实。肝血虚损、肝火上升,阴虚不能潜阳,心虚不寐,皆阴亏火盛。
(2)右脉浮芤。气血亏极,阳气上浮,虚劳。兼数,为阳气外越而热。
(3)左右脉浮而无力。失血过多而阴亏、下焦气化不固摄,或心肺阳虚,脾胃气弱。兼数者,阴阳两虚,阳虚则元气不能自摄,阴虚则肝肾不能纳气,见于喘息、膈食。
3.数脉
主阴虚,或气虚。常见:
(1)左右脉数。阴虚、气虚有不能支持之象,咳痰,吐血。
(2)左右脉数而沉濡。阴虚不能纳气,虚劳发热而喘,喘证脉多数。
(3)脉数八至,按之即无,已属危证。久病见此,诚难挽回;新病见此,当急挽图。
4.微脉
主气虚、气陷。
(1)左脉微细、模糊、按之即无。肝胆虚热,或肝虚胁痛。
(2)右脉微弱,气陷。
(3)左右脉微弱、细,或见于两寸。大气下陷,中风,久痢虚寒,下焦虚惫,气虚滑脱,或气虚燥结。兼迟者,素有寒饮,风寒陡袭,寒饮凝结。兼沉者,肾气不能上潮于心而心肾不交。
5.细脉
主气血亏虚,或大气下陷,常见:
(1)左脉细弱。气血虚,吐血,咳嗽。
(2)右脉细。胸中大气下陷。
(3)左右脉细微无力。气血两亏,噎膈。兼沉者,上焦气陷于下焦。
6.沉脉
主心肺阳虚,常见:
(1)左脉沉弦。肝气郁滞不能条达,或气不通畅,肝郁呕逆,腰疼。
(2)右脉沉迟微弱、沉濡。大气下陷。
(3)左右脉沉细。心肺阳虚,不能宣通脾胃,痰饮。兼迟,或大气下陷又心肺阳分
虚损。沉牢者,膈上瘀血,肺病,吐血。
(4)左右脉沉弦迟。肠中冷积。
(5)伤寒脉沉细,多为阴证;温病脉沉细,多为阳证。
(6)左右脉沉、有力。实热郁于下焦,癃闭。
7.迟脉
主寒饮,大气下陷。常见:
(1)左右脉迟。寒饮,咳吐痰涎。兼濡者,脾胃虚寒,不能运化饮食。
(2)左右脉迟而无力。大气下陷,气郁。
8.洪脉
主热。常见:
(1)右脉洪长有力。胃气因热不降,血随逆上升,吐衄。
(2)左右脉洪滑、重按甚实。热迫胃气不降,吐衄。或阳明府实,心肝内热挟阳明
之热上攻。或实热痢。兼数者,纯是热象。
9.滑脉
主痰热及气血虚。常见:
(1)右脉滑实。外感稽留肺胃,咳嗽,痰饮。
(2)左右脉滑而有力。湿热壅滞,或心中气血虚损,心下停有痰饮,惊悸不眠。两
寸滑甚者,痰涎壅滞于上焦。兼数者有热、滑数而摇摇无力者失血。
(3)左右脉滑而无力。上盛下虚。
另亦述及长脉见于肝火挟胃气上冲,芤脉见于失血,大脉见于胃气上冲、失血,
弱脉见于风寒或顽痰阻塞经络,及虚脉、实脉、如水上浮麻、雀啄、缓急等脉象
。
概括张氏脉法,脉象可分为三类:
(1)弦、硬、长、实、浮、“有力”等。见于肝肾阴虚,肝血虚,阴不潜阳,肝火
浮动,肝火盛,冲气、胃气上冲,及内风煽动所致诸证。此类在著中记述最多,
其病机为肝肾阴虚,乃张氏病机论“阴常不足”医学思想的一个主要方面。
(2)微、细、弱、沉、迟、虚、数、结、代、无力等。见于大气下陷,气血亏虚,
阳气虚,阴血虚诸证。此类在著中也记述较多。大气下陷亦缘由脾胃阴血不足,
无以气化,故其病机为脾胃阴虚。这是张氏病机论“阴常不足”医学思想的另一
个方面,即肝肾阴虚和脾胃阴虚,构成了张氏“阴常不足”论的中心,也是张氏
“阴血学说”的主要内容。
由肝肾阴虚而阳浮火盛,脉显太过;由脾胃阴虚,阳无以化,而气虚、气陷,脉
显不及,然皆本虚之征象。
(3)洪、滑、数、有力等,见于阳热、痰热、湿热诸证,皆属邪盛。阳热实证。此
即张氏病机论“阳常有余”之谓。
可知,张氏脉学,是和他的“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病机之论是一体的。
(二)三部二候
1.肝肾之阴为根
张氏以三部总看诊脉法,配合诊尺部以候肾,以诊脉之“根”。
(1)尺脉无根,左右脉浮而动,浮濡,见于肝肾虚极,阴阳不相维系,而有危在顷
刻之势,当急防虚脱。尺脉无根,寸部摇摇,即有将脱之势。左右脉浮数、两寸
浮甚、两尺按之即无,乃肾阴将竭,肝风已动。
(2)尺脉重按无根、左脉弦、右脉濡,为肝肾阴虚,下焦气化虚损,不能固摄。尺
脉重按虚者,肾真阴虚损,不能与真阳维系,真阳脱而上奔。
(3)尺脉甚弱。阳升而阴不能应。
(4)左右脉微弱,尺脉尤甚者,见于下焦虚寒,久痢下。
(5)左右脉平和,尺脉重按有力者,见于肾经实热。
张氏脉法认为,脉之根,一在尺部,一在沉取。如左脉沉取,即可候“气之根”
,病虽凶险,其脉有根者,亦可救治。
2.脾胃之气为神
张氏弃“三部九候”浮、中、沉诊法,而常用“三部总看,二候”浮、沉取法,
以有力、无力,候脉之神。
(1)脉有力、按之甚实,其洪大无伦者,见于阳明府热至极。又浮数者,经虚热。
沉者,实热郁于下焦。或脉有力而弦长,皆为湿热有力,即有神之脉。
(2)脉之“有力”,当辨真假。真有力者,当于敦厚和缓中见之,此脾胃之气化壮
旺,能包括诸脏。脉真有力,皆当有洪滑之象,洪者如波涛叠涌,势作起伏,滑
者指下滑润,累累如贯珠。若脉象弦直,既无起伏之势,又无贯珠之形,虽大而
有力,实非真有力之象,乃脾胃真气外泄,冲脉逆气上千之证,慎勿作实证治。
张氏认为,脉之神,一在有力、无力,一在和缓。五行之中,土包括四行,六脉
中皆和缓为贵,”以其饶有脾土之气。即有神也。
可见,张氏脉法,根、神之候,一在肾,候阴血之存亡;一在脾胃,候气之盛衰
及阴血之盛衰。
(三)结语
脉法,在张氏著中无专章论述,乃散见于书中治例、医案之记述中,故非泛泛之
谈。他“三部总看”配尺部,和“三部二候”浮、沉取的诊法,是在实践中形成
和发展的。余对张氏脉法,证之多年、临证实践,深感其论述独到,又深合脉学
之精义;临证易行,而无繁复之累;切合病机,而标本攸分,实能开“胸中了了
,指下难明”之疑塞。他的脉法,源于中医经典古义,又承李东垣、朱丹溪,并
及喻嘉言、李中梓诸家,但不囿于李、朱之见。他匠心独运,斟酌化裁,出新意
于法度之中,融脾胃、阴血之说,独辟溪径,而有所创见和发展,形成了以“阴
常不足,阳常有余”为病机,以肝肾、脾胃为核心的脉学体系,而独具特色。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