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可能由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病、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肺复苏、电除颤、药物治疗、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病因治疗等方式干预。
1、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是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患者常伴有压榨性胸痛、大汗淋漓等症状。需立即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恢复血流,药物可选用阿替普酶、替格瑞洛、硝酸甘油等。发病前多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2、严重心律失常心室颤动或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失常会使心脏失去有效泵血功能。这类情况常见于心肌炎、长QT综合征患者,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抽搐。紧急处理需使用胺碘酮、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行射频消融术。
3、心肌病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会导致心脏结构异常和电活动紊乱。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等慢性心衰表现。治疗需使用美托洛尔、螺内酯等改善心功能药物,终末期需考虑心脏移植。
4、电解质紊乱血钾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心肌电生理活动。严重腹泻、肾功能不全或利尿剂使用不当可能引发电解质失衡。临床可见肌无力、心电图异常,需静脉补充氯化钾或葡萄糖酸钙纠正。
5、药物中毒洋地黄类、抗抑郁药等过量使用可能直接抑制心脏传导系统。中毒者常有服药史伴恶心、视觉异常,需洗胃清除毒物并使用地高辛抗体等特效解毒剂。
预防心脏骤停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冠心病患者应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心肌病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建议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可备自动体外除颤器。突发胸痛或心悸时应立即静卧,尽快拨打急救电话。恢复期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心脏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