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患者的体液、皮肤病变以及被污染的物品传播,人际传播以密切接触为主。猴痘的感染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等。
1、直接接触传播接触感染猴痘病毒的动物或患者的皮肤病变、体液是主要传播方式。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带病毒的脓液、血液、唾液等体液后,病毒可侵入人体。非洲地区啮齿类动物是自然宿主,处理染病动物尸体或食用未煮熟的感染动物肉类可能造成传播。
2、呼吸道飞沫传播长时间面对面接触时,可通过吸入患者呼吸道产生的飞沫微粒感染。这种传播需要近距离持续暴露,普通社交距离传播概率较低。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等操作时需加强防护。
3、母婴垂直传播孕妇感染后可能通过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分娩过程中新生儿接触产道分泌物也可能感染。确诊孕妇需隔离治疗,新生儿应进行医学观察,避免母乳喂养以降低传播风险。
4、性接触传播性行为过程中的密切皮肤接触可能传播病毒,精液中可检出猴痘病毒DNA。近期多国疫情显示该传播方式在男男性行为群体中较为突出,但并非性传播疾病,任何密切接触均可导致感染。
5、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患者体液污染的衣物、床单等物品可能造成感染,病毒在干燥环境下可存活较长时间。医疗机构需对污染物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家庭环境可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表面消毒。
预防猴痘感染需避免接触可疑动物和患者,不与患者共用物品,接触可疑污染物后立即洗手。医务人员接诊时应佩戴N95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出现不明原因皮疹伴发热应及时就医隔离,确诊患者需单独隔离至所有结痂脱落。目前国内可接种天花疫苗作为暴露后预防,高风险人群可咨询疾控部门进行预防性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