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脏病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胎儿生长受限等并发症。妊娠合并心脏病属于高危妊娠,需由产科与心内科医生共同管理,密切监测母婴健康状况。
1、心力衰竭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会加重心脏负荷,原有心脏结构异常或功能受损者易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心力衰竭表现。轻度患者可通过限制钠盐摄入、控制体重增长缓解症状,中重度需住院接受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必要时终止妊娠。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片、硝酸甘油注射液、地高辛片等,须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2、心律失常妊娠期激素变化与电解质波动可能诱发房颤、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无症状者通常无须特殊处理,频发心悸或晕厥需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可用于控制心率,严重病例需考虑电复律治疗。避免饮用含咖啡因饮料,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减少发作。
3、血栓栓塞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增加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风险,尤其合并房颤或心脏瓣膜病者。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可降低血栓概率,已有血栓形成者需调整抗凝方案。穿戴弹力袜、适当活动下肢能改善血液循环,但禁止按摩已形成血栓的肢体。
4、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病变孕妇在分娩或口腔操作时易发生细菌感染,表现为持续发热、心脏杂音变化。预防性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可减少感染概率,确诊后需根据血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至少4周。日常应注意口腔卫生,避免侵入性医疗操作。
5、胎儿生长受限母体心脏功能不全可能导致胎盘灌注不足,引发胎儿宫内发育迟缓。通过超声定期监测胎儿生长曲线,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严重缺氧病例需提前终止妊娠,新生儿可能需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观察。
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不超过3克,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避免剧烈运动但需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睡眠时采取左侧卧位改善循环。每周测量体重增长,控制整个孕期增重在10公斤以内。出现气促加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咯血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产后仍需持续心功能评估,部分患者需长期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