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一般可以检查出脑血栓,但准确性受血栓形成时间、病灶大小等因素影响。脑血栓的影像学诊断方式主要有CT平扫、CT血管造影、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超声。
1、CT平扫发病24小时内脑组织缺血改变可能不明显,此时CT平扫检出率较低。随着缺血时间延长,CT可显示低密度梗死灶,典型表现为基底节区楔形低密度影。对于大面积脑梗死,CT能清晰显示病变范围及占位效应。
2、CT血管造影CTA能清晰显示脑血管狭窄或闭塞部位,通过三维重建可观察血管走行异常。该检查需注射碘对比剂,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存在禁忌。相比磁共振血管成像,CTA对钙化斑块的显示更具优势。
3、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在发病2小时内即可显示缺血病灶,敏感度超过90%。磁共振血管成像无需对比剂即可评估脑血管状况,但检查时间长且对体内金属植入物患者有限制。对于后循环梗死,MRI检出率显著高于CT。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能准确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和侧支循环。因其有创性且需辐射暴露,通常作为血管内治疗前的评估手段。对于微小动脉闭塞,DSA分辨率优于其他检查方法。
5、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通过监测血流速度间接判断血管狭窄,适合床旁动态评估。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敏感性较高,但受操作者经验影响大。该检查无辐射且可重复进行,常用于溶栓治疗后的血流监测。
确诊脑血栓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急性期患者建议尽早就医。日常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出现突发偏瘫、言语不清等症状时须立即就诊,避免延误静脉溶栓时间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