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和脑出血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疾病,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和病理表现。脑血栓是由于脑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血流中断,脑出血则是脑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内出血。两者在病因、症状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原则上有明显差异。
1、病因差异脑血栓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等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其常见危险因素。脑出血多因长期高血压导致脑血管壁变性破裂,其他原因包括脑血管畸形、淀粉样血管病或抗凝药物使用过量。两者危险因素存在部分重叠,但病理基础截然不同。
2、症状特点脑血栓症状通常渐进性发展,表现为偏瘫、言语含糊、面部歪斜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脑出血起病急骤,常伴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严重者可迅速出现瞳孔不等大、呼吸节律改变等脑疝表现。部分脑出血患者发病时血压显著升高。
3、影像学表现CT检查中脑血栓早期可能无异常,24小时后可见低密度梗死灶,MRI弥散加权成像能早期显示缺血改变。脑出血CT表现为高密度血肿,血肿周围可见水肿带,MRI梯度回波序列可敏感检测陈旧性出血。血管造影可进一步明确出血原因或血管闭塞部位。
4、治疗原则脑血栓急性期需评估静脉溶栓或血管内取栓适应症,恢复期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配合他汀类调脂。脑出血需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必要时行血肿清除术,禁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两者均需早期康复干预,但用药方案完全相反。
5、预后特征脑血栓预后与血管再通时间密切相关,部分患者可遗留轻度功能障碍。脑出血死亡率较高,存活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更重,再出血风险大。两者二级预防重点不同,脑血栓侧重抗栓治疗,脑出血需严格控制血压避免血管再破裂。
脑血管疾病患者需长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规律进行有氧运动。脑血栓患者应按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脑出血患者需避免用力排便等可能升高颅内压的行为。出现言语障碍、肢体无力等预警症状时须立即就医,脑血管病治疗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