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与脑梗塞均属于缺血性脑卒中,但发病机制存在差异。脑血栓主要由脑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脑梗塞则涵盖血栓栓塞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管阻塞。
1、发病机制:
脑血栓是脑血管壁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局部血栓形成,直接阻塞血管;脑梗塞包括血栓栓塞外源性栓子堵塞和原位血栓形成,范围更广。前者多发生于大脑中动脉等大血管,后者可累及小动脉。
2、起病速度:
脑血栓常呈渐进性发展,症状数小时至数日加重;脑梗塞中的栓塞型多突发起病,几分钟内达高峰。这与栓子突然堵塞血管有关,常见于心房颤动患者。
3、病因差异:
脑血栓基础病因多为高血压、糖尿病导致的血管损伤;脑梗塞中栓塞型常见于心脏疾病如房颤、瓣膜病,少数因脂肪栓塞或空气栓塞引起。
4、影像学表现:
脑血栓CT显示血管高密度影,梗死区呈楔形;脑梗塞早期CT可能正常,MRI-DWI序列可更早检出缺血灶。栓塞型梗塞易出现出血性转化。
5、治疗侧重:
脑血栓急性期侧重溶栓如阿替普酶及抗血小板治疗;脑梗塞需区分病因,栓塞型需抗凝如华法林,合并颈动脉狭窄需评估手术。
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房颤患者应规律抗凝,出现言语不清、肢体麻木等卒中征兆时立即就医。康复期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每周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次30分钟以上有助于改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