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炎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食道炎通常由胃酸反流、感染、药物刺激、免疫因素、物理损伤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习惯减少辛辣刺激、过酸或过甜食物的摄入,避免进食过烫或粗糙食物。采用少食多餐原则,睡前2小时避免进食。肥胖者需减轻体重以降低腹压,戒烟限酒有助于减少胃酸分泌。可适量饮用温蜂蜜水或低脂牛奶保护黏膜。
2、药物治疗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可抑制胃酸分泌,H2受体阻滞剂如雷尼替丁能减少胃酸产生。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可在创面形成保护膜,促动力药多潘立酮帮助加速胃排空。感染性食道炎需根据病原体选用抗真菌药氟康唑或抗生素克拉霉素。
3、内镜治疗对于Barrett食管或重度糜烂可采用射频消融术消除病变组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适用于局限性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狭窄部位可行球囊扩张术或支架置入,术后需配合抑酸治疗防止复发。
4、手术治疗顽固性反流可考虑胃底折叠术增强贲门括约肌功能。食管裂孔疝需行疝修补术,严重狭窄经多次扩张无效时需行食管切除术。术后需长期随访,注意吻合口狭窄或反流复发。
5、中医调理肝胃郁热证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胃虚寒证适用黄芪建中汤。针灸取穴中脘、足三里等调节胃肠功能,耳穴压豆选取食管、贲门等反射区。需注意中药与西药服用间隔2小时以上。
食道炎患者日常应穿着宽松衣物避免腹压增高,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减少胃酸分泌,定期复查胃镜监测黏膜修复情况。急性期建议选择软烂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药粥、蒸蛋等,恢复期逐渐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但需充分咀嚼。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损伤黏膜药物,运动时避免弯腰挤压腹部。出现吞咽疼痛加重或呕血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