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里长痘痘可能与毛囊炎、鼻前庭炎、皮脂腺分泌旺盛、细菌感染、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鼻腔内出现痘痘样病变时,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或脓点形成,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功能。
1、毛囊炎鼻腔毛囊因挖鼻等机械刺激受损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入引发的炎症。典型表现为红色丘疹伴压痛,顶端可能出现黄白色脓头。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挤压,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外用制剂。
2、鼻前庭炎鼻前庭区皮肤及黏膜的弥漫性炎症,多与反复擤鼻、环境干燥有关。特征为鼻翼处皮肤皲裂、结痂,触碰时有灼痛感。需减少局部刺激,使用生理盐水湿敷,严重时可短期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
3、皮脂腺分泌旺盛青春期或油性皮肤人群鼻部皮脂腺过度活跃,分泌物堵塞毛孔形成粉刺。表现为毛孔粗大伴白色油脂栓,继发感染时转为炎性痘痘。建议每日用温和洁面产品清洗,避免使用油性护肤品。
4、细菌感染鼻腔黏膜破损后感染化脓性链球菌等病原体,可能发展为疖肿。可见半球形隆起伴剧烈跳痛,严重者伴有发热。需口服头孢氨苄等抗生素,已化脓者需由医生切开引流。
5、过敏反应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鼻腔黏膜发生变态反应形成水肿性丘疹。常伴打喷嚏、清水样涕等症状。需远离过敏原,使用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必要时进行脱敏治疗。
日常应注意保持鼻腔湿润,使用加湿器维持环境湿度在40%-60%。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糖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促进黏膜修复。避免频繁挖鼻或用力擤鼻,出现持续疼痛、发热或皮疹扩散时需及时就诊耳鼻喉科。过敏性体质者应定期清洗床品,减少尘螨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