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大小可通过泌尿系统超声、腹部X线平片、静脉尿路造影、CT平扫及增强CT五种影像学检查明确。
1、泌尿系统超声:
超声检查是肾结石筛查的首选方法,利用高频声波成像能清晰显示5毫米以上结石的位置和大小。检查无辐射且可重复操作,对孕妇和儿童更安全。超声能同时评估肾积水程度,但对输尿管中段结石和小于3毫米的微小结石检出率较低。
2、腹部X线平片:
KUB平片肾脏-输尿管-膀胱摄影能显示90%的含钙结石,通过X线直接成像可测量结石长径。检查费用低廉且操作简便,但对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等透X线结石不显影,肠道积气也会影响判断准确性。
3、静脉尿路造影:
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连续摄片,可动态观察结石造成的尿路梗阻情况。不仅能测量结石大小,还能评估分肾功能和尿路解剖结构。肾功能不全者和碘过敏患者禁用,检查前需严格禁食并做过敏试验。
4、CT平扫:
非增强CT是诊断肾结石的金标准,分辨率达1毫米,能检出所有成分的结石并精确三维测量。低剂量CT辐射量仅为常规CT的1/3,特别适合肥胖患者和急诊快速诊断。检查无需造影剂,但费用相对较高。
5、增强CT:
通过对比剂强化可清晰显示结石与周围血管、脏器的关系,主要用于术前评估复杂结石。能准确判断结石是否嵌入肾实质,并发现合并的肿瘤等病变。检查后需大量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肾功能异常者慎用。
建议检查前保持膀胱适度充盈,穿着宽松衣物便于体位配合。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浓茶,适度进行跳跃运动促进微小结石排出。突发剧烈腰痛伴血尿时应立即就医,避免盲目服用排石药物延误治疗时机。
头部被砸后是否需拍CT需结合损伤程度判断,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外伤力度、症状表现、基础疾病、年龄因素及高风险体征。
1、外伤力度:
轻微碰撞如被软物击中且无意识障碍时,通常无需立即影像检查。但高空坠落、车祸撞击等强力外伤易引发颅骨骨折或颅内出血,需尽快完成CT扫描评估损伤程度。
2、症状表现:
出现持续头痛、反复呕吐、视物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时提示可能存在脑震荡或颅内血肿。若伴随短暂意识丧失或记忆缺失,需通过CT排除硬膜下血肿等急症。
3、基础疾病: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轻微头部外伤也可能导致迟发性出血。这类人群建议放宽CT检查指征,必要时进行动态影像学复查。
4、年龄因素:
婴幼儿颅骨未完全骨化,老年人存在脑萎缩情况,两者对颅内压变化的代偿能力较差。即使外伤表现轻微,也建议完善CT检查预防漏诊。
5、高风险体征:
瞳孔不等大、肢体偏瘫、喷射性呕吐等体征提示脑疝风险,属于绝对检查指征。伤后出现嗜睡、躁动等意识状态改变时,需在黄金救治期内完成CT扫描。
伤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及高空作业。保持环境安静,适当抬高床头15-30度。饮食选择易消化的低盐食物,限制咖啡因摄入。若出现新发头痛加剧或行为异常,需立即返院复查。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但三个月内应避免对抗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