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的补泻法主要有补法、泻法、平补平泻法、清法和调法五种基本手法。
一、补法补法适用于体质虚弱或脏腑功能低下的患儿,通过轻柔缓慢的推拿手法刺激特定穴位,如补脾经可健脾益气,操作时用拇指螺纹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补法能增强机体功能,改善食欲不振、发育迟缓等症状,需注意手法力度宜轻不宜重,频率约每分钟80-100次。
二、泻法泻法主要用于实证热证,如食积发热或便秘,通过快速有力的手法疏泄病邪。典型操作如清大肠经,用拇指从虎口沿食指桡侧向指尖方向直推,力度较重频率约每分钟120-150次。泻法实施时需观察患儿反应,中病即止避免过度消耗正气,急性症状缓解后应转为调和手法。
三、平补平泻法该法兼具补泻特性,适用于虚实夹杂证,如反复感冒的患儿。操作时先补后泻或补泻交替,如推三关穴时先向心推9次补法,再离心推6次泻法。手法力度和频率取补泻中间值,能调节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而不伤正气,是临床最常用的调和性手法。
四、清法清法专用于热证,通过特定线路的直推手法清热解表,如清天河水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手法要求平稳均匀,力度介于补泻之间,频率约每分钟100-120次,能有效退热但不易引邪入里。实施时需配合介质如爽身粉减少皮肤摩擦,操作后要让患儿多饮水促进代谢。
五、调法调法侧重整体调理,通过复合手法平衡气血,如运八卦采用环形推摩腹部。手法需根据患儿体质动态调整补泻比例,如脾虚者增加顺时针摩腹时间。调法常作为推拿收尾手法,能巩固疗效并减少不适反应,操作时间较其他手法更长,通常持续5-8分钟。
实施小儿推拿补泻法前需准确辨证,不同年龄患儿手法力度和操作时间需调整。新生儿每次推拿不超过10分钟,幼儿可延长至15分钟。推拿介质宜选用天然爽身粉或橄榄油,操作后注意保暖避风。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系统推拿疗程,配合饮食调理如山药粥健脾、白萝卜水消食,避免空腹或饭后立即推拿。日常可教会家长简单的补脾经、摩腹等保健手法,但发热、皮肤破损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