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脾胃不好可通过推拿手法改善,常用手法有补脾经、摩腹、揉足三里、捏脊、运内八卦等。推拿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但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1、补脾经补脾经是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操作时用拇指螺纹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从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该手法能健脾和胃,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推拿力度需轻柔,每次操作100-300次,以皮肤微红为度。家长需注意观察宝宝反应,出现不适立即停止。
2、摩腹摩腹手法以手掌面附着于腹部,顺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操作时力度均匀缓和,每分钟约120次,持续3-5分钟。顺时针摩腹可促进肠蠕动,逆时针则能止泻。该手法对腹胀、便秘、腹泻均有调节作用。推拿前确保宝宝排尿,饭后需间隔1小时进行,避免压迫胃部引起不适。
3、揉足三里足三里位于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用拇指指端按揉此穴,每次1-2分钟,双侧交替进行。该穴位属足阳明胃经,揉按可调理脾胃功能,改善食欲减退、营养吸收不良等问题。操作时注意找准穴位,力度以宝宝能耐受为宜,皮肤过敏或破损时禁止推拿。
4、捏脊捏脊手法从尾骨端开始,用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捏起皮肤,沿脊柱两侧自下而上捻动。每次操作3-5遍,至皮肤微红发热。该手法能调节脏腑功能,特别对脾胃虚弱引起的反复感冒、发育迟缓有效。操作时避开脊柱骨突部位,发热或皮肤有破损时不宜进行。
5、运内八卦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作圆。运法用拇指螺纹面顺时针方向环形推动,每次100-200次。该手法能宽胸理气、健脾消食,缓解积食引起的腹胀、呕吐。推拿时可配合使用爽身粉减少摩擦,避免损伤宝宝娇嫩皮肤。夜间过度兴奋者慎用此法。
小儿推拿需在温暖环境中进行,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操作前修剪指甲,使用婴儿油润滑皮肤。推拿后注意保暖,适量饮水促进代谢。若宝宝出现哭闹抗拒应暂停,合并发热、腹泻严重等症状时须及时就医。平时可配合山药、薏米等健脾食材调理,避免生冷油腻食物,建立规律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