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160毫米汞柱属于2级高血压,可能对心脏、脑血管、肾脏等靶器官造成损害。长期未控制可能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心脏损害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绞痛发作概率。持续高压状态会加速动脉内膜损伤,促进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心肌需克服更大阻力泵血,逐渐出现代偿性增厚,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典型症状包括活动后胸闷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脑血管病变以脑动脉硬化和微动脉瘤形成为主。血压骤升可能引发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或诱发血栓形成引发脑梗死。常见突发性头痛、肢体偏瘫、言语含糊等症状。长期慢性缺血还会造成脑白质病变,增加血管性痴呆风险。
肾脏损伤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肾小球内高压导致滤过膜通透性增加。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晚期可能出现少尿、水肿等肾功能失代偿表现。肾动脉硬化还会进一步加剧血压升高,形成恶性循环。
眼底血管病变表现为视网膜动脉变细、动静脉交叉压迫,严重时发生视盘水肿或视网膜出血。部分患者会出现视力模糊、视物变形。眼底检查可作为评估全身小动脉硬化的窗口。
主动脉夹层是高血压最危急的并发症,血管内膜撕裂后血液涌入中层形成假腔。突发撕裂样胸痛伴双侧血压差异是典型表现。该病起病凶险,24小时内死亡率超过50%,需立即进行急诊手术干预。
建议每日监测血压并记录波动规律,减少钠盐摄入至每日不超过5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肥胖者需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心电图、颈动脉超声等靶器官评估项目,遵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