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通过CT检查可以判断肺结核,主要依据肺部影像特征,如结节、空洞、纤维化等。治疗肺结核需结合抗结核药物、营养支持和定期复查。
1、CT影像特征:肺结核在CT上常表现为肺部结节、空洞、纤维化或钙化灶。结节多为多发,大小不一,边缘模糊或清晰;空洞通常壁薄,内壁光滑,周围可能有浸润影;纤维化表现为条索状高密度影,钙化灶则呈高密度点状或片状。这些特征有助于与肺炎、肺癌等疾病鉴别。
2、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的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治疗方案通常分为强化期和巩固期,强化期持续2个月,巩固期持续4-7个月。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避免药物副作用。
3、营养支持:肺结核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需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建议多食用鸡蛋、牛奶、瘦肉、鱼类等高蛋白食物,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4、定期复查:治疗期间需定期进行CT检查和痰涂片检查,评估治疗效果。若影像学表现改善,痰涂片转阴,说明治疗有效;若症状加重或影像学表现恶化,需调整治疗方案。
5、预防措施:肺结核具有传染性,患者需佩戴口罩,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家庭成员应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必要时接种卡介苗。保持室内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减少感染风险。
通过CT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准确诊断肺结核。治疗需坚持规范用药,配合营养支持和定期复查,同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传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