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婴儿是否拉肚子主要依据排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及伴随症状。婴儿腹泻可能由喂养不当、感染、过敏、乳糖不耐受、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
1、排便次数增多正常母乳喂养婴儿每日排便可达5-6次,配方奶喂养通常1-3次。若排便次数突然超过平日习惯的2倍以上,或母乳喂养婴儿每日超过10次,需警惕腹泻。早产儿或月龄小于3个月的婴儿更需关注排便频率变化。
2、粪便性状改变健康婴儿粪便呈糊状或软膏样。腹泻时粪便变稀,可能出现水样便、蛋花汤样便或带有黏液。轮状病毒性腹泻粪便常呈白色米汤样,细菌性腹泻可能含血丝或脓液。需记录粪便颜色、气味等特征供医生参考。
3、伴随症状腹泻常伴随哭闹不安、食欲下降、呕吐或发热。中重度脱水表现为囟门凹陷、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若出现嗜睡、四肢冰凉等休克表现需立即就医。母乳喂养婴儿需观察母亲饮食是否含过敏原。
4、持续时间急性腹泻多在1周内缓解,持续超过2周考虑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可能伴随体重不增、营养不良。记录腹泻起病时间、加重诱因及缓解因素,有助于鉴别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病因。
5、特殊体征检查臀部是否出现尿布疹,肛门周围有无红肿。观察有无腹胀、肠鸣音亢进等肠梗阻征兆。代谢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可能伴特殊体味。遗传性腹泻如先天性氯泻会有特征性电解质紊乱。
家长应保持婴儿臀部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母乳喂养母亲需避免进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可少量多次喂服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但6个月以下婴儿补液需遵医嘱。若腹泻伴随血便、持续呕吐或精神萎靡,须立即前往儿科急诊。注意记录腹泻次数、性状变化及尿量,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物,尤其是抑制肠蠕动的药物可能加重病情。